第 27 章 二十七章





“老大,你肯定可以的,這次攻打王承宗屬你戰功最高……”將士說著忽然一頓,不對啊,天幕裡提到的李光顏也參與了這次平叛,能被史書記下,李光顏肯定在平叛中有亮眼的戰績吧?




可這次平叛,明明是他們家老大功勞最大,若是沒有老大堅持死戰,最後能不能大敗敵軍還不一定呢。




難道老大的功勞被貪了?




……




神女的解析還在繼續:




【而李賀本人是反對藩鎮割據,擁護中央集權的,從他的《秦王飲酒》《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等詩作就能看出。”】




曹操:“???”有我什麼事?




【所以推測《雁門太守行》也是一首反對藩鎮割據的詩作,那創作的背景就是元和九年。




這一年李賀決然辭去門蔭的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臥”。之後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




此後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三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忙處理公文。這麼看這首詩出自這期間就不奇怪了。




這期間,李賀對仕途還是抱有希望的。所以有了千古名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但題目中這首《南園》前兩句寫花開……




[2]“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委婉地流露出歸隱情緒,也隱含著詩人對仕途的失望和無奈;




和《雁門太守行》時的心境已經完全不同了。




因為這個時期,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李賀的友人張徹也抽身回了長安。




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自此,遭遇了科舉無望和棄文從軍失敗雙重打擊的李賀發現文武兩條路都走不通,對仕途徹底死心了。




不久後病逝,時年二十七歲。”】




李賀神情恍然,雖然早就猜到了那首《南園》是失意之作,但沒想過會這麼失意啊!失意到文武兩條路都走不通那種。




怎會如此呢?




還沒有參加科舉的李賀怔怔地望著投影幕布上的兩首詩,內心滿是茫然無措不解。




那他還要前往長安參加科舉嗎?




在場的大唐詩人們聞言不免感傷,沒想到一首《南園》竟牽出這麼多悲劇,懷才不遇,仕途不順,國家風雨飄搖,藩鎮作亂。




尤其是經歷過安史之亂的中晚唐詩人,更是感同身受,心有慼慼。




【所以這題的答案可以這樣寫……[3]】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彷彿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整個人都蔫了。




“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在他腦海中盤旋縈繞,揮之不去,李世民閉了閉眼,他已經能猜到晚唐會有多亂了。




李世民一字一句念道,“唐玄宗、唐憲宗,很好,朕倒要看看的李家還能出多少混賬。”




說罷,從袖口裡掏出一瓶藥,倒出兩顆服下。




後面還有杜甫和白居易的詩,一首《春望》一首《石壕吏》一首《賣炭翁》,不用解析都能看得青筋直冒,要是解析,不吃兩顆藥他會受不住的。




“陛下。”大臣們擔心地喚了一聲,要不還是傳太醫候著吧。




磕了藥的李世民覺得自己又可以了,“朕沒事。”




唐憲宗位面




剛才還聽得一腔熱血,覺得自己可以平息叛軍作亂,解決藩鎮割據的李純如遭雷劈:“……”




這麼快就放棄討叛了嗎?才三年啊!




難道將來藩鎮的勢力當真猖獗到回天乏術?




*




剛遷任栓校工部尚書、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充任昭義節度的郗士美:“……”




他正想整頓昭義的政務軍紀,準備大幹一場!




天幕卻告訴他,辛苦忙碌一場,最終還是討叛無功,告病洛陽,怎會如此?




郗士美覺得自己的夢碎了,不由哀從中來。




【接下來看第三題,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在唐玄宗天寶年間,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




李白在揚州聽說了王昌齡被貶的不幸遭遇後,就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




遠道寄給他。




根據背景,左遷的意思不是很明顯嗎?就是被貶、貶官。即便不知道創作背景,根據古代以右為尊,也能猜出左遷是貶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