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輿論效應

 將個人與政策綁定在一起,可以說在江海區是前無古人,大概率也是後無來者。 

 坐在臺上的領導們也驚訝的望著李東沐,因為在發言提綱中並沒有這句話。 

 現場的群眾代表和記者們都震驚的看著李東沐。 

 “李書記,您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全程播出去,甚至會長期留存下去,您確定您所說的會如實兌現?” 

 李東沐堅定的點了點頭:“沒錯。如果我個人都沒有信心,那我也不會堅持推行這項政策。如果後任的領導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推行這項政策,那足以證明他們的為民情懷和工作能力值得懷疑,所有對老百姓不利的,我們要堅決避免。” 

 “凡是對老百姓有利的,哪怕犧牲個人利益,也要堅決執行。” 

 話音落,現場爆發熱烈的掌聲。 

 大家望著李東沐那略顯稚嫩的臉龐,但是眼神卻無比的堅毅。而且說話的態度更是無比的誠懇和堅定。 

 有了李東沐這句話,大家內心所有的疑惑和問題,似乎都沒有了再提問的意義。 

 新聞發佈會結束後,各大媒體和電視臺爭分奪秒的對內容進行梳理製作,都想在第一時間發佈新聞訊息,得到最大的流量和關注。 

 在新聞報道出去的第一時間,江海區的居民們紛紛在政府平臺和微信群、朋友圈進行轉載。 

 一時間,全區熱議的話題就是關於延伸義務教育階段,每個人的見面語也從“吃了麼?”轉變成了“你聽說了麼?”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消息的傳播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再加上華夏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江海區的政策很快在衛安市蔓延傳播,甚至還引來了不少上級的主流媒體。 

 “李書記,很多記者要來拜訪報道我區的政策,您看是正面回應?還是消除一下熱度?”宣傳部部長王瑞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李東沐給出的答案是正面回應。畢竟自己又不是做見不得人的事情,這種有益老百姓的新聞屬於正能量的,能夠有力的提升江海區政府的公信力和知名度,對今後開展各項工作能夠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