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輿論效應

 媒體的報道,加上百姓的熱議,讓江海區登上了微博熱搜。李東沐因勢利導,讓宣傳部門將房產企業捐建學校的事蹟也報道了出去。很快各大地產的銷售中心也湧進了不少的記者和百姓。再加上小鼴鼠懸掛著區政府頒發的“功臣企業”牌匾,房子的銷量也是蹭蹭的向上漲,這讓房產老闆們高興的合不攏嘴。 

 這時,大家才發現李東沐這個年輕的區委書記不是好大喜功、逼著讓企業捐款的政績領導,而是真正把事情摸透徹了。如果按照這種事態發展下去,房子估計很快就會銷售一空。畢竟學區房的吸引力確實是太大了。 

 看到之前“吃虧”的房企得到了巨大的實惠,那些觀望的房企老闆有些著急了,於是紛紛找到李東沐和溫馨要求配捐學校,甚至也打算要爭取聯合辦學的資格。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江海區儼然成為了一個熱土,就連一些稍微偏僻一些的土地也開始有企業來諮詢談判。 

 社會上引發的熱議,自然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關注。 

 市委書記陶陽、市長趙俊波在打過電話瞭解情況後,還專程帶著市教育局局長到江海區實地考察,同時還特意安排要統籌解決好教師招聘的事情。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話就是命令,多年來推進不太理想的教師招聘也得到了妥善解決。 

 政府有了公眾形象,企業得到了利潤,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同時還帶來了整體教育力量的補充和提升。 

 看似虧錢的事,還真讓李東沐玩出了花。 

 拋開這些有利因素,更重要的是為那些初中階段即將要輟學或者無學可上的家庭和學子們帶來了福音。因為初中畢業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因此能夠在校園中再多深造三年,或者再學習專業的技術,對他們的人生髮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社會上的一些群眾甚至編了幾句順口溜,為李東沐為班長的區委區政府歌功頌德。 

 “李東沐,年紀小,志向高,上臺便讓教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