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392章 奧斯曼和俄國

 第392章 奧斯曼和俄國

 黑海戰場上,寒風吹動,凍的人發麻。

 整個黑海戰爭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月中,俄國和奧斯曼總計投入了至少兩百萬大軍。

 可以說,這已經是兩國目前為止,能夠供應的最大軍隊了。

 整個戰爭中,打到現在為止,其實就是前十來天的那場發生在克里米亞的殲滅戰,最有價值。

 可以說,這是俄軍歷史中,打的唯一一次“酣暢淋漓”,不拖泥帶水的攻防戰了,

 在整個整個克里米亞戰爭中,俄軍的指揮幾乎可以用“進步”來形容。

 如果說在黑海戰爭中的俄軍是一支'雜牌軍',那麼經過這些年曆練的俄軍,已經基本成長為一支合格的正規軍,雖然還改不了烏拉的老毛病,以及戰爭時候,隨意拉壯丁充當灰色牲口的老毛病,但是在經過這些年的鐵路建設,以及利用漢國法蘭西的投資,整個俄國的工業都有了穩定的增長。

 工業的增長,一直就是這個時期工業國戰爭的資本,沒有工業,擁有再多的殖民地,也只是又一個下西班牙。

 俄國工業的進步,得益於漢法兩國的援助,整個俄國的工業,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兩國的技術基礎上。

 比如目前俄國在烏克蘭東部的工業區,就有小“牛嶺”的美稱。

 這就是俄國所面臨的地緣困局,可以這麼說,俄國就是一頭隨時準備挑事的北極熊,隨時準備在自己飢腸轆轆的時候,出來咬上一口。

 目前整個世界上,軍隊擁有更高學歷的也只有幾十年如一日養常備陸軍的漢國了。

 漢國的識字率,如果除去每年還要掃盲的移民,基本上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要知道在這個時期,哪怕是工業規模最大的英國,都不一定有這樣的識字率。

 在漢軍的體系中,學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察標準,哪怕是那些軍功夠了,足以直接晉升為軍官的士兵,也要先進行為期一年的軍事進修,才能達到晉升軍官的標準。

 但就像那句話“相信英國人的話不如相信一條狗”一樣,大英帝國的保證從來都是具有延遲效應的。

 後世烏東工業區所在的幾個州】

 而工業帶來的好處,不止是讓俄國的經濟得到了進步,生產了大量原來不能生產的工業品,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培養了一批數量可觀,且識字,並具有一部分文化的產業工人。

 而最先被奧斯曼人尋找的就是至今依然按兵不動的大英帝國。

 這就是一個百年“攪屎帝國”的定力,哪怕到了這個時候,還能沉住氣。

 眾所周知,俄國的經濟一直是整個歐洲的笑話,雖然尼古拉在戰後,瘋狂的搞所謂的引進計劃,甚至不惜出賣一部分核心的利益,但是俄國的地理終究是這一切的枷鎖。

 可以這麼說,英國人是完全把奧斯曼人當“年豬”宰,所謂的盟友,那就是一個笑話,估計在大英帝國心裡,只要奧斯曼人還能繼續打下去,那麼所謂的援助,就不會真正的到來。

 這個數字,在這個時代,哪怕是工業規模最大的英國都沒有辦法相比,至於其他國家,估計也只有同為美洲國家的美國可以相提並論了。

 如果說奧斯曼是一支用封建武裝起來的工業軍隊,那麼目前的俄軍就是一支半封建工業的存在。

 看起來很不錯,但不要忘了,英國人自始至終只願意出錢,而不是奧斯曼人一直期盼的出兵,這對於一直對於英國人抱有期望的奧斯曼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俄國偏遠,且沒有合格出海口,甚至唯一出海口還被奧斯曼堵死的情況,使得在俄國生產的商品,只能賣到俄國市場,而不能在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流通。

 而整個漢國中,擁有小學學歷,基本是一個常態,目前漢國正在大規模普及中學教育,且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經過二十三年的“沖刷”,目前漢國所擁有的中學生基本已經超過了百萬。

 北美“雙子星”,可謂名不虛傳。

 之所以是百萬人混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都已經打急眼了,傳統的排兵佈陣在這片戰場,已經完全失去了效果。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英國人給奧斯曼人的貸款中,就將全部購買英國軍火和商品,且價格基本比戰前貴了至少一倍。

 畢竟那位羅素首相已經明確說:

 “什麼時候奧斯曼人完全暴露了,大英帝國才會考慮參戰,如果不是,還是留下點兵力震懾法國佬吧!!”

 整個漢國,支出排在軍費和體系支出的就是教育。

 雖然俄軍的進步很大,但他們也不是沒有弱點,那就是糟糕的經濟。

 而在整個黑海戰場上,早已殺的是血流成河,昏天黑地。

 學習的重要性有多大,其實看看在黑海戰爭中佔盡上風的俄軍就可以看出。

 而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奧斯曼人的身後就是小亞細亞,就像奧斯曼蘇丹所說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