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483章 南洋故事:蘭芳

 第483章 南洋故事:蘭芳 

 巨大的島嶼從天空俯視,到處都是茂密的綠色,以及直衝雲霄的高大樹木,樹木的年齡很奇怪,一部分很年輕,像是近十來二十年種下的,一部分又像是幾百上千年的老古董,渾身上下充滿了滄桑。 

 整座島嶼就像是一個橫亙在南洋商路旁的巨大收費站,只不過在荷屬東印度時代,這種收費能力被遠遠的被低估了。 

 但在被漢國統治的這二十多年,整個蘭芳,乃至整個婆羅洲大島的實際價值,可以說是被開發到了極限。 

 尤其是的對於那些當地的華人來說,讓他們感觸最深的就是曾經遍佈島四周的荷蘭艦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懸掛黑紅龍旗的漢國商船,以及每天都能夠在附近海域看到的南洋艦隊。 

 整個南洋艦隊的實力,以目前的情況看,實際是已經超過了整個荷蘭人在整個東印度的海軍實力,哪怕是再狂妄的尼德蘭人,都不得不承認,整個荷蘭其實在整體上,尤其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實際上在整個南洋地區的統治早已鬆動,所謂的東印度也只不過是漢國人口中的一塊肥肉罷了。 

 荷屬東印度殖民地前總督皮利亞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未來荷屬東印度的前途和命運,取決於英國佬的能力和意願,以及漢國人是否願意遵守當初的協定,如果英國佬不願意承諾,或者承諾了不願意執行,亦或是漢國人已經不願意保持最基本的剋制,那麼對於荷蘭王國來說,就絕對是一件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事情!!” 

 也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荷蘭展開了積極和英國接觸的策略,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完全就是一邊倒。 

 如果翻開荷蘭王國的歷史,除了他們的鼎盛時期,面對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歐洲大陸的傳統強國,尼德蘭從來都是不佔據優勢的,畢竟作為一個領土狹小的低地國家,整個荷蘭其實在歐洲的實力,更多的展現在商業實力,以及金融實力上,而不是工業和軍事這些反應一個國家的真實情況的大頭上。 

 而荷蘭歷來的外交戰略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誰強跟誰混,目前歐洲誰最強呢?? 

 答案就是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法蘭西,也就是現在的西羅馬帝國!! 

 但現實卻往往相反,荷蘭不僅僅沒有加入到西羅馬帝國的陣營,更沒有給拿破崙三世送上“膝蓋”,而是選擇了和荷蘭隔海相望的大不列顛,這裡面固然有倒向大英帝國的傳統因素,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拿破崙三世的擴張慾望。 

 其中羅馬皇帝和西班牙保護者就是赤裸裸的搶劫,在拿破崙三世的計劃中,是沒有所謂的附屬國的,這從當初拿下整個西班牙後,直接將西班牙女王趕跑,自封“保護者”就可以看出,拿破崙三世在復刻他叔叔拿破崙皇帝的神話,希望靠著武力,霸佔整個歐洲的最合法的地位。 

 對於漢國來說,能夠容忍荷蘭人繼續霸佔東印度群島已經是“很大方”的選擇了,而允許英國人繼續控制馬六甲,其實是對於大英帝國實力的尊重,但是如果這兩個國家聯合在一起侵犯漢國的合法安全利益,那麼就像現任蘭芳總督李子豪所說:“我們不畏懼戰爭,但我們更在乎屬於我們的利益!!” 

 拿破崙三世自從登基以來,除了一開始的法蘭西皇帝頭銜,以及附贈的巴黎大公,剩下的頭銜,幾乎都是搶來的。 

 隨著李子豪的發言,漢國的外交部門也立馬行動起來,於去年下半年,頻頻的和英國乃至荷蘭進行所謂的“安全邊界談判”,只不過這個談判因為目前英國佬的攪屎棍,直到如今還未談成,反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英國和荷蘭商船在每天通報的情況下,闖入蘭芳周邊海域,兩邊的關係變的越來越緊張,。 

 最明顯的就是和奧斯曼帝國的接觸,如果當初沒有大英帝國的允許,漢國很難真的在西亞立住腳。 

 但就像英國前首相羅素離任時所說: 

 “解決歐洲問題是首要戰略方向,壓制漢國佬對外殖民擴張的野心同樣屬於主要戰略方向!!” 

 如果放在十年前,雖然那個時候,雙方也是有矛盾,但基本保持在很剋制的環境中,甚至哪怕雙方都很看不慣對方,都會在表面上維持一個相對和諧的姿態,哪怕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這一套就是有用,在漢荷英三方組成的南洋三角關係中,實際上大家都是穩定的。 

 畢竟那個時候,漢國還沒有解決美洲的問題,對外擴張最成功的一次,還是滿足了英國的安全利益,才被允許拿到龐大且靠近遠東地區的“鮮卑總督區”,至於類似其他地區,基本也屬於大英帝國的視線盲區,凡是和英國有關係的地方,都是要提前和英國佬商量的。 

 可能是為了保證在歐洲的利益,又或者威懾法蘭西,在和荷蘭媾和之後,英國就迅速和荷蘭王國簽署了一份有關於共同協調合作的條約,而合作的主題就是“安全”,整個條約如果仔細看就是一份低配版的同盟條約,除了沒有那些麻煩,且需要相互扶持的經濟工業合作,在最主要的安全問題上,整份條約幾乎玩到了極致,尤其是對於那些涉及“反擊”和“協防”的地方,幾本上寫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