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483章 南洋故事:蘭芳

 哪怕在這中間夾雜了英格蘭這樣一個“渾水摸魚”的混蛋,但是在時代的影響下,大家的相處基本圍繞著“互不侵犯”這一條進行。 

 雖然最後雙方都因為現實緣故保持了剋制,但這並不代表雙方的矛盾,會如此輕易的化解,事實上,漢國和荷蘭,乃至幕後主導者英國的矛盾,只是壓制下來了,並不是完全消失了,甚至隨著這幾個月談判的停滯,雙方在南洋的矛盾,以及衝突幾率實際增高了五倍不止。 

 哪怕是那些在瘋狂的“反和平者”都不得不承認前二十幾年的南洋局勢是可靠的,甚至可以說是大家互相相信的安全。 

 而這就是目前南洋局勢為什麼這麼複雜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此時的漢國在英國的外交版圖上,已經從最初的合作伙伴,變成了如今,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甚至是世界戰略上的,絕對戰略對手,其地位僅次於,甚至和西羅馬帝國比肩, 

 甚至在英國人的戰略計劃中,拿破崙三世為主導的西羅馬帝國只是在歐洲大陸方向,乃至北非的競爭對手,而遠在美洲,卻佔據遠東,乃至南洋,甚至是在非洲都有附屬國的大漢帝國,才是真正的全球戰略競爭對手。 

 還有就是漢國和波斯之間的合作關係,最初實際是觸及到英國的核心利益的,畢竟波斯所在的方向實在有些敏感,在當時因為漢國和波斯之間的關係,那個時候的英國內閣和議會還經過了幾輪的博弈,最終還是為了制衡俄國而選擇了默認。 

 【漢國有讓武將退休做總督的習慣,戰爭結束後,很多上層崗位的軍官,都面臨兩個問題,要麼就是升無可升,要麼就是要給年輕人讓位了,很顯然,還算年輕的李子豪,屬於前者,在董子秦成為漢國陸軍部長之後,已經在參謀長位置待了有些年頭,戰功顯赫的李子豪帶著他的勇毅伯的爵位,選擇了急流勇退,和被任命為古巴總督,乃至後來的加勒比總督的甘長勝一樣,來到了地方,成為了一個權力超過巡撫,在當地僅次於內閣宰相的總督!!】 

 但這並不意味著英國就輕易的放開了對漢國的限制,這從後來英國要求漢國不能給波斯提供給海軍武器就可以看出,當時英國的戰略實際和當時的世界局勢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不一定奏效,畢竟此刻的大漢帝國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已經很難控制了。 

 現在其實也一樣,在漢國在美洲方向解決美利堅之後,英國對於漢國的提防達到了兩國交往以來的最巔峰,甚至到了“處處圍堵”的程度。 

 而在這其中,作為與法蘭西相連的荷蘭王國看的一清二楚,所以思來想去,在面對法蘭西人威脅的時候,荷蘭人選擇了和英國佬媾和。 

 而這份名為“英格蘭和尼德蘭安全協議”,也就是簡稱“英荷安保條約”的協議,在歐洲引發的波動,實際上是不如在南洋引發的轟動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這份事關安全的條約中,涉及到了南洋,尤其是南洋到馬六甲地區的防務問題,而這恰恰是漢國最在乎的地方。 

 對於英國人來說,漢國這樣無論從工業還是經濟,甚至是在全球地緣環境中的競爭對手,實際是要比法蘭西更加恐怖的,畢竟法蘭西只要想動,想要繼續擴張,無論擴張哪個方向,英國人都有把握聯合包括德意志帝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反法國家,組成新的“反法同盟”,將法蘭西對於英國的威脅,維持在相對可控的環節下。 

 而不是類似漢國那種,一旦起了衝突,全球都會跟著起衝突的全球“麻煩國家”。 

 對於此時的英國人來說,維持大英帝國都在全世界的地緣利益,以及對關鍵航道,以及重要殖民地市場的壟斷,是大英帝國必須完成的使命,甚至是唯一能夠延續帝國輝煌的唯一辦法。 

 而阻止漢國的繼續擴張,給漢國不斷的找麻煩,就是這個時期大英帝國那些“老狐狸”唯一能做的事情,漢國越麻煩,越放不開手腳,就越符合大不列顛的國家利益!! 

 至於說所謂的南洋衝突,只不過是在這其中的一部分罷了,甚至可以說,只是除了大西洋衝突以外,漢英兩大帝國國際博弈的一部分罷了!! 

 而作為另一個主角的荷蘭人,也只不過是個被英國人推向前臺,給漢國找麻煩,制衡漢國的“擋箭牌”而以,所謂的安保條約,其最大的效果就在安保之前,也就是威懾,如果真的突破了“威懾界限”,沒準並不比其他商貿條約好多少。 

 ……………………………………… 

 南洋上,一艘掛著漢國國旗的海船,正在以加速航行,這艘船是一艘典型的冷鏈船,而冷鏈船對於速度的要求,比一般的商船基本都要更高,甚至可以說,在漢國眾多商船中,冷鏈船的速度排第二,就沒有船敢排第二,除了那些早期的送信快船,目前世界上,除了軍艦以外,就是漢國的冷鏈船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