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最快決定的投資

  新澄、新瑞兩家一方面是內地剛進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初,工廠剛剛擴建引進新的設備,另一方面他們兩家在香港也有穩定的客戶,因此哪怕利潤再微薄,這些年也維持下來了。

  現在新澄、新瑞下游的客戶,基本都遷到內地了,他們也知道內遷是大勢所趨,只是往哪裡遷,還在猶豫中。

  珠三角是輕工製造港企內遷的主陣地,但新澄、新瑞拖後了,大部分下游客戶都被先一步內遷的同行搶走;他們最近就想往輕工製造基礎較好的華東地區尋找機會。

  因此,錢晉章一個電話,趙瀚與郭秉廂就直接訂機票,趕來東洲。

  不過,他們兩人怎麼都也沒有想到過來後僅僅一兩天竟然就要決定建廠,更沒有想過要投這麼大的項目。

  新的瓶坯工廠要跟宿雲生物的茶飲產能配套,一期就得上年產六億隻瓶坯的產能規模。

  這對新澄、新瑞兩家,都不是小項目。

  大宗採購會將他們的盈利空間壓低到每隻瓶坯三四分錢,但總的盈利空間依舊高達兩千萬。

  他們肯定不指望投兩三千萬港元,每年就能從宿雲生物提供的大宗採購裡,輕鬆收割兩三千萬的淨利潤;他們又不是蕭良的乾兒子。

  不考慮宿雲生物後續的發展,不考慮在東洲發展更多的客戶,單是給宿雲生物一期茶飲料產能做配套,他們少說需要拿出五六千萬港元出來。

  這還僅僅是產能投資部分。

  等後續工廠建成了,他們還要依據有關政策,從內地金融機構貸取流動資金用於生產運營。

  在前期唯一大宗採購商宿雲生物面前,他們沒有資格要求預付款或現款交易的;總體說來,沒有一個億的資金投入,這座工廠沒有辦法建成、運轉起來。

  他們兩家不比鴻臣、瑞安化工,更不比華興集團。

  考慮到宿雲生物的茶飲佈局,考慮到可能會面臨的一些風險,趙瀚也覺得他與郭秉廂兩家合資成立一家企業,才是最穩妥的。

  兩家分別投資建造一家工廠,談大宗採購,也只會被宿雲生物進一步拿捏。

  合資成立一家公司,前期只需要派一支管理團隊過來,這裡面能節約的成本也非常可觀。

  現在每從香港調派一名管理,都可以在內地僱到十名高水平管理人員了。

  雖然新澄、新瑞拖延了好幾年,貌似錯過前期內遷發展的一些紅利,但也不是全無好處。

  香港樓市八十年代末開始復甦,現在迴歸在即,樓市越發火熱。

  新澄、新瑞兩家工廠這幾年在塑料製品的生產上是沒有賺多少錢,工廠所在的地皮卻猛漲了一波。

  這次要談成了,新澄、新瑞基本就會關停在香港的工廠,將地皮出售,也足以彌補拖延幾年才內遷的損失了。

  「加更,感謝新盟主骷髏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