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四十七章 宏偉

  寫到這裡,張雲起基本上已經把他認為當前國營企業改革所面臨的問題和“江川”模式的核心要義講完了。<p>

  隨後,他筆鋒一轉,直指當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刻問題。<p>

  張雲起在文章指出:“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聲和貫穿整個過程的主要內容,我國需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趨於固化的城鄉分工格局,在70年代末期確立了家庭承包經營的農地基本經營制度,有效解放了勞動力,小農經濟迎來複蘇,然而,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青壯勞力奔向城市務工,農地細碎化的小農經濟難以為繼,城鄉要素單向流動,城鄉二元結構加劇,傳統的鄉土中國正迎來結構性困境!”<p>

  寫到這裡,張雲起從三個更深層次的角度指出,當前城鄉二元結構下的“三農”所面臨核心問題:<p>

  一是從工農關係角度來思考土地制度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業和工業始終是處於相互補充地位,土地本身具有保生存和保建設的雙重功能,在中國的現代工業基礎體系建成之前,大量的農業人口為工業建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p>

  二是從歷史正義的角度來說,農業是工業的“債權人”,有理由要求在初步建立起現代工業體系之後,對廣大農村進行一定的制度紅利補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工業就業機會,為農業建設進行反向的工業資源輸送。而問題恰恰在於,市場化改革遵循的是城市偏向的資本增殖邏輯,使得大量的工業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城市集聚。農村和農業失去了與國有工業資源之間的顯性或隱性的分配劃撥關係,只剩下了市場交易關係。個體經營的農民因為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限制,失去了與城市市民相同的社會福利保障機會。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之間的有機聯繫被切斷,城鄉矛盾逐漸凸顯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