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321章 沒有千秋萬代的王朝

  安朝如果強行模仿,只會像漢代王莽那樣,滅亡得更快。

  所以,安朝要麼像普通王朝那樣,數百年之後,滅亡於土地兼併等封建王朝弊病。

  要麼滅亡於封建制度過渡到更先進制度的大時代之中。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有了更先進的生產力,整個社會結構需要有與之匹配的生產關係。

  即使有張天的幫助,無非就是多延緩時間罷了。

  張天見安佑帝、宗室、重臣等人的悲傷並非作假,只好道:“皇帝,這與你的德行無關,天道如此,無法強求。”

  “變化是永恆的,不變才是暫時的。王朝亦是如此。”

  太常寺少卿傅文林向張天、安佑帝行了一禮,示意有話要說。

  張天微微點頭。

  安佑帝道:“今日問對上仙,事關千秋基業,不必忌諱,直言無罪。”

  傅文林這才道:“荀子先賢有云: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這確實跟上仙說的變化是永恆的一致。”

  “自三皇五帝始,上古有禪讓之制,中古有周公之禮,秦朝有嚴苛之法,及至漢唐,法度一再變遷。”

  “可見,想依靠一套法度千秋不變,恐怕有違天道,故不能長久。”

  “嗯……”眾人微微頷首,“傅大人言之有理。”

  傅文林雖然沒有提到安朝,但在座之人都清楚。

  安朝的制度又跟歷朝歷代有所不同,最明顯的就是重文輕武,以文制武。

  皆因在五代十國時期,無數將軍造反,嘎了所在國的君主,自己當皇帝。

  若不是張天的到來,影響了歷史走向,恐怕此時統治中原的就是趙匡胤一脈了。

  因此,制度也因時制宜。

  若是生搬硬套前朝舊制,反而死得更快。

  傅文林繼續道:“荀子又有云:疆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則天不能禍。”

  “若是皇家順應時勢,遵循天道,則安朝之貧、安朝之病、安朝之禍,豈不是能一一避開?”

  “既然非貧、無病、不禍,祖宗基業自然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