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373章 微言大義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微言大義

    “隱公代行國政,想要和邾國友好,所以在蔑地舉行了盟會。”

    “這一年夏季四月,魯國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費伯率領軍隊,在郎地築城。”

    “《春秋》之所以沒有記載這件事情,是因為費伯不是奉隱公命令的緣故。”

    “夫子是魯國人,又是史家,他能不知道魯國發生的大事嗎?當然不是。可為何要故意刪削呢?這就是所謂的‘微言大義’了。”

    “還有,邾國為何會被隱公如此看重呢?我們讀書要讀盡,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能輕易放過。”

    “原來,顓帝玄孫陸終,第五子晏,賜姓曹,在周武王時,其後裔挾,為附庸,居於邾。”

    “陸終娶的是鬼方女,生了六子,繁衍出許多姓氏,每一個姓氏都是一個國家。”

    “陸終的第五子晏,即曹姓的始祖,正是邾國的先祖。”

    “這些是有實物相證的,山東鄒縣,邾國故地,才出土了青銅器,上有銘文——‘陸終之孫邾公乇鍾’。這是朝廷考三代文明,今年的大成就之一。”

    “邾這個字,顯然是‘朱’加‘邑’而成為地名的,《說文解字》說:朱,赤心木。其實‘朱’的甲骨文就是作‘樹的主幹狀’,因此史學界以前認為,邾這個字,就是以當時山東鄒縣盛產的一種‘紅心木’而得名。”

    “紅心木是泛稱,它並不是紅色的,正確說應該是朱褐色,像紫檀木、花梨木都比較接近這個顏色,至今都是名貴木材。”

    “但是因為去年這個青銅器發現,史學界又有了新的觀點,因為青銅器銘文中,多把邾字寫成蜘蛛的形狀。”

    “所以邾國,其實可能是陸終後人以蜘蛛為圖騰,從東夷部落發展成邑的。”

    “邾國在西周時期,國土範圍在東夷諸國中是比較強大的。因是東夷,故常被旁邊的魯國所輕視。”

    “邾國在先周之前存在,大概在周公東征後,歸順周朝,但不知為什麼,周室始終沒有給邾國一個爵位。”

    “雖然沒有名分,倒也安分守己,整個西周時期,邾國都服服貼貼做著魯國的附庸。漸漸和華夏文明融為了一體,這就是《春秋》稱其後克為儀父的原因。”

    “融入華夏後,邾國與魯國開始了世代聯姻,《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記載:‘當邾婁顏之時,邾婁女有為魯夫人者’。”

    “故而邾婁顏也被魯人稱為夷父顏,是邾國自邾挾立國以來的第七代國君。”

    “夷父顏本有些作為,卻因為參與魯國‘伯御叛亂’,而被周宣王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