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230章 冠禮

    只要下力氣,就能換成錢,新媳婦覺得自己一天到晚都是勁。

    倒是蘇家三嬸六嬸常來串門,說錢是次要的,趕緊把身體養好,給家裡添娃才是正經。

    說起身體養好,新媳婦又臉紅了,第一次下廚就丟臉,那麼多新式調料,新式做法,家中自小學得的手藝都白學了,還得婆婆手把手的重新教。

    然後那頓飯……是讓自己這輩子最後悔吃的一頓飯。

    臨行前爹媽一再交代,說只要是婆婆就不會喜歡寬肚腸媳婦,前三天一定要控制住自己。

    新媳婦很委屈……回鍋肉,滑滑肉,滷水鵝,韭黃煎蛋……那是能控制得住的嗎?

    婆婆倒是開心:“媳婦吃,多吃點長胖些,家裡不缺這些,先把身子調理好是正經……”

    ……

    正月初三,可龍里熱鬧非凡,蘇家小公子生日,這娃九歲了。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周圍鄉親,江卿世家,學宮同學老師,嘉益客商,土地廟孩子,二林部,陵井,都趕來觀禮。

    甚至遠在大理的高家父子,都託分號帶來了豐厚的禮物……

    ……

    冠禮,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漢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禮節。

    冠,弁冕之總名,字有三從。

    從“冖”,即以布帛蒙覆;

    從“元”,取其在首,古亦謂冠為元服;

    從“寸”。

    “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從寸”。所以《說文》又說:“冠有法制,故從寸。”

    之所以重要,《禮記》一句話就說得很明白:“冠者,禮之始也。”

    華夏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冠禮就是華夏禮儀的起點。

    因此《大戴禮》雲:‘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傳》特意指出:‘冠而生子,禮也。’”

    左丘明的意思,文王這兒子雖然出生得很早,但也不用大驚小怪。因為也是在行過冠禮之後一年才生的,因此不算沒有遵從禮儀制度。

    華夏禮儀分為“吉、兇、軍、賓、嘉”五種類型。冠禮屬於嘉禮的一種,好事兒。

    它表示這個人認同華夏禮儀這套行為準則,同時也是一個新的成人,第一次踐行華夏禮儀,是他進入華夏禮儀系統的起點。

    ps:推書了,《崇禎八年》,這開局挺難,作者不小白,已經近百萬字了,是肥肥的小豬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