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480章 議政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議政

    既然稱不上士大夫,那刑不上大夫一說,也就不存在了。

    這些人,通通該殺!既然刑不上大夫,那就先剝奪他們士大夫的資格,然後再殺!

    憤怒少年在那裡自顧自地浮想聯翩,卻聽高滔滔問道:“看來朝廷沒有看顧到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也還有很多啊……既然都看到了弊端,那有什麼解決的好辦法呢?”

    章惇說道:“要擺脫兼併,一是開源,二是節流。”

    “開源就是如元豐以來這樣,讓國家的土地得以大量增長,移五等下貧民前往,授田耕作。”

    “還有就是興辦工商,吸納大量的閒置人口,使之轉移到開礦、修路、水利、行商之上來,解決其生計問題。”

    “而節流之計,就是分化稅格,解決稅制倒掛的問題。”

    “兼併之弊的根本,在於稅制倒掛。也就是說,收入低微的國民,承擔了國家絕大部分的賦稅,而收入豐厚,土地以千萬頃計的那部分富人,卻享受著免除賦稅的優待。”

    “以元勳之功,國家優待也是正理,但是這個優待的限度,絕對不能如慶曆年間那樣,已經危害到國用根本。”

    蘇油說道:“然而章學士以產入稅的建議,卻又是走了呂惠卿當年惡法的錯誤,當年呂惠卿以戶等計稅,民間瓦盆筷子都被計算到財產當中,導致法令無法推行。”

    “其實稅收,是國家在國民有收入和產出的基礎上,對其產出進行部分收取,用作維繫國家運轉的費用。”

    “因此稅收,必須是收取於產出之上。”

    “不過這個產出不方便統計,因此需要轉換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

    “以地為稅,按田等和麵積定出農稅,應該是方便可行之法。”

    “對於以生產行商為主的工商,其實更好控制,因為其商品總要用於交換,可以在交換活動開始與結束的兩頭予以徵收,即行坐二稅。”

    “而繳納稅收的人口,應該是所有國民,不分勳貴官員,理當一律繳納,這才是最大的公平,否則就是對高層對低層的盤剝。”

    呂公著家中已經是第三代宰相,他家就屬於大面積免稅的那種,拱手道:“國家照撫元勳、宗室,方有免稅的制度,這是榮譽,也是體面。若此等田地也納入徵收,何以體現國家的尊重?”

    蘇油說道:“國家尊重元勳、宗親,也是需要的,但是國家給予他們的獎勵,都是有詔旨公示的。”

    “如臣得先帝擢魚國公,封萬戶,實封四千五百戶;之後升涪國,蜀國,封戶逐漸上升,如今已達萬戶。”

    “但是這些在俸祿上已經體現,也就是說,國家已經兌現了獎掖的制度,那麼臣要是再為家族增置土地,那就是純粹的商務。那些土地,理應不在萬戶之內,理應繳納其上所應承載賦稅,不當在免稅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