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539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御史的正確方式

    從試題上看,諸多大臣們都認為沒問題,這道題的本旨,是申述陛下戰兢之意。

    因生怕施政有失,欲寬恐不及仁祖漢文,欲嚴恐不及神考漢宣,因而求取直言,明法祖考。

    那些口口聲聲他人不忠的人,卻連先帝一再申明臺諫分立的基本原則都忘了,他們心裡還有先帝嗎?忠誠二字從他們嘴裡說出來,不是太可笑了嗎?

    大家都認為沒有問題的策題,從他們那裡能夠讀出不忠之意,是什麼原因?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不忠!

    不忠之人見無偏之事,才會聯想到不忠上去!

    還有最重要的一條,策論試題,事前是經過太皇太后御覽的,當時出題的還有翰林承旨鄧溫伯,是太皇太后從中選出蘇軾的作為策題。

    因此朱光庭不單單是越職,甚至汙毀到太皇太后之明。

    臣現在要彈劾蘇軾,不過不是他策題有誤,而是他不尊同僚,肆意譏諷,故而引來事端,攪亂了朝廷清寧之相。

    臣要彈劾朱光庭,越職朋附,以文字構陷同列,不忠先帝,不謹制度。

    不過朱光庭不是御史,因而不能以御史論人不當而反坐,只能彈他以越身亂制之罪。

    臣還要彈劾御史中丞傅堯俞,侍御史王巖叟。

    身在烏臺,不明章制,尸位素餐,對越職之人不聞不問,一罪也。

    隨風俯仰,輕受蠱惑,見識卑陋,附和朱光庭,二罪也。

    但是彈劾臣工,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因此他們之罪,不在上章論人。

    然而元豐改制後有條例,御史論人後,經證實是汙毀者,當受反坐!

    也就是說,他們兩個彈劾蘇軾這件事本身是沒問題的,但是最後如果查實蘇軾沒有犯他們所彈劾的這些罪過,那他們應當承擔相應的政治後果。

    蘇油看到蘇元貞的文章都傻了,這尼瑪還是當年那個在二林部被老子幾句話唬得一驚一乍的小屁孩嗎?太特麼狠辣老練了。

    首先蘇軾的試題是太皇太后看過的,是太皇太后最終選出來的,因此蘇軾要是有罪,那太皇太后就是失察。

    然而太皇太后是不可能失察的,所以蘇軾就套上了天然的無罪光環。

    既然蘇軾無罪,那彈劾就是子虛烏有。

    既然子虛烏有,那按照新制度,有人就要承擔後果。

    又因為承擔後果的主體身份不同,因此他們罪責也要有區別。

    不過此事終因蘇軾口舌而起,所以他雖然在策題一事上無罪,並不能說明他之前就沒有過失。

    制度就是制度,一切都應該按照制度來,打擊需要精準,犯了錯誰都逃不掉,還讓他們誰都無法反駁,這才是御史行使權力的真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