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

對眾人的拱手劉備,只是稱天子辛勞,自己愧不敢當。

從這裡看,後來武則天大搞祥瑞這套玩法,很難說到底從劉徹這兒取了多少經,水平上差遠了。

後來到了東漢,《太平經》這個造反指導綱領被逐漸完善,桓帝時道家的天才人物張道陵首次提出了“三元節”的說法,即“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分別指定了祭祀時間,內核邏輯其實跟後來張角的符水有點類似,都是通過禳神驅厄來蠱惑民心。

而眾所周知,宗教向來都是擅長蹭熱度的,最早的道教也不例外,而其中的“天官”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大漢太一神的指代。

劉徹指定的祭祀太一的日子,隨著漢朝的消亡,經過南北朝的演化,也就自然而然得名上元節。

南北朝之後,隋朝便已經有了過上元節的傳統,等到唐朝更進一步——畢竟“眾所周知”,李唐皇室是道家老子的後代嘛,也因此上元節就成了唐朝的法定節假日。

雖然變成了上元節,但漢武帝親自制定的祭祀太一神的方法還是流傳了下來,即“燃燈”。

而這種過節方法,對唐朝人來說那可太受歡迎了,畢竟你不可能在白天燃燈,而在晚上過節的話,宵禁的禁令也就被順理成章的暫時取消,百姓得以徹夜狂歡,這在宋之前的古代是很難以想象的。

另外,上元節能在唐朝極盡流行,除了因為處於元旦之後可以讓所有人盡情釋放壓力之外這個因素外,更的原因還是因為它是唐朝實際意義上的情人節。

上元開,宵禁解,男女相約,百無禁忌,這便是唐朝上元節的真實情景。

《舊唐書》記載,神龍政變四年後的上元節,李顯和韋后微服私訪溜到長安市井看“燒燈”。

為了昭顯天恩,李顯額外敕令放宮女數千夜遊縱觀,結果沒想到的是,等到天亮時重新查驗宮女人數反而有很大缺口。

李顯遣驍騎追查,最終查明是不少宮女在上元節當晚便與宮外的少年墜入愛河,最終選擇與如意郎君“陰通逃逸不還”,也就是俗稱的私奔。

後來宋朝時,上元節的情人節屬性愈發明顯。

比如歐陽修寫的“去年元夜時,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把男女約會之景寫的清清楚楚。

辛棄疾那首膾炙人口的“眾裡尋他千百度”寫的也是上元節,因為太過出名就不再贅述。】

“這太一之尊,三元節之變,竟是循此之理。”

杜如晦倍感新奇。

後世聊到的這些史料,他們這些文臣實際上要更加熟悉,但若論循其根本,究其內理,比起後世來說就差了不止一籌。

比如後世稱武帝是欲“文化融合一統”,便令人豁然開朗。

但回過頭來看後世講的種種,再結合親自研讀的史料,便也讓杜如晦對“漢武帝給華夏這臺機器裝上軟件”這個說法更添了幾分明悟。

文化,看得見摸得著但又很難稱得上有一個實體,稱其“軟”確實有幾分意會之理。

秦皇制硬件,漢武裝軟件,那輪到如今貞觀一朝該做些什麼,令這臺機器“除舊而革新”?

杜如晦一時間冒出了很多想法。

李世民則是看著被加了引號的“眾所周知”一詞,臉頰雖紅但依然據理力爭:

“老子姓李,朕亦姓李,千年前定同出一脈也,如何不能以先祖相稱?”

眾人敷衍的拱手點頭,表達了對大唐皇帝意見滿不在乎的贊同。

長孫皇后更是連敷衍的點頭都不想給,只是略帶期盼的看著李世民。

而想法也差不多都寫到臉上去了:那李顯都能帶皇后微行,陛下如何不行?

李世民想想去年那突然興起微服出宮似乎後來確實引得皇后埋怨,於是便也頷首以作回應。

今年節日他已決意攬千年之優劣,令民歡慶。

那他作為皇帝自是要出宮監察彼時之成果的,帶上皇后同樂也屬正常了。

“可若是要開宵禁,這……”

其他人對開宵禁的長安城倍感期待,長孫無忌對開宵禁的長安城倍感頭大。

房玄齡理解其難處,也進言道:

“滿城燒燈本就有走水之患,若有賊人作亂,恐生難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