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514章 雍熙北伐

其生母蕭綽被尊皇太后,臨朝稱制。

“翼德莫說冠軍侯復生,即便是衛霍之功皆歸一人,那在宋朝也須聽狀元爺的,也要聽宋帝遙控打仗。”

……

而真正讓北宋患上“恐遼症”的,還得論雍熙北伐。

“俺只是戲言,好弟弟何必當真?”

畢竟無論是今漢還是那光幕中的後世,亦或是那初唐,皆尊武功以開疆拓土為榮耀。

張飛大聲拆臺道:

“兄長勿要想如此遠事,等滅了曹賊,再讓俺老張通了西域開了交州佔了朝鮮半島再去那倭國看看。”

這番話有理有據,趙匡胤也被說服了,於是最終也放下拳頭展顏笑道:

“勝則宋帝英明,敗則便是你不尊成算。”

事實上根據《太宗實錄》的前後記載來看,東路軍無論是出兵還是撤退都是出自趙光義命令,曹彬事實上已經被趙二親手架空。

那若是王小波這等均貧富成了的話,下一步該當如何?

幾乎不需要思考,李世民心裡便蹦出來三個字:等貴賤。

往好處想,說不定宋朝能秉筆直書的史官都被殺完了呢?

再次搖搖頭,李世民也感覺糾結這個實在是令人頭疼,於是最終也暫時將其放下,轉而嘆道:

“這郭進,可惜了,若其能活,或這攻幽州城能少死一些好兒郎。”

反觀北宋這邊呢,飆完驢車之後趙光義絕口不提御駕親征之事,而是改行指揮了,在出徵之前就制定了三路大軍北伐的構想,並事無鉅細將每一路大軍要做的事情規劃的明明白白。

此時張飛反倒是遲疑著搖了搖頭道:

“也都是俺的子孫俺也明白,非狀元之禍。”

或是登基如今方才五年的關係,相較於屁股下的皇位,騎馬衝鋒的武將也是他難以忘懷的一段生涯,因此直接出言抱怨。

這宋未必就缺了鐵骨錚錚的史官,而那趙二未必就如崔杅一般好相與。

結果心心念唸的功勞竟如此為人所不齒,自然不忿。

李世民也同樣大聲發著牢騷,引得李靖暗暗點頭。

一股微微的冷意順著背脊直竄腦門,李世民覺得自己或明白了後世因何無帝王了。

太行山裡面不管是輸還是贏,都不影響河北平原上遼軍仗著騎兵優勢追著宋軍打。

一個月後鎮州都監獲罪,曹彬冤情得解,但趙二也依然沒有給曹彬恢復樞密使之職。

“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千萬,恢復幽、薊,逐強虜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

韓德讓與耶律斜軫成為顧命大臣,輔佐朝政。

趙匡胤抬了抬眼角,盯著自己弟弟若有所思道:

結果就是西路和中路大軍一路贏贏贏,東路大軍一路輸輸輸,遼軍把河北平原的宋軍掃蕩完畢,西中兩路缺乏戰略支撐點拿下來也守不住,最終只能潰敗。

而且即便是再退一步來講,蕭太后即便真和韓德讓有著不正當關係,以契丹風俗來看壓根不算事兒,更別說罵聲一片了。

劉備哭笑不得,馬超則是同樣雙目憧憬:

此等能垂範千秋之武勳,誰能拒絕?

……

“我若是在此將你一拳打死,你說那光幕裡的後輩是否會知曉?彼端史書是否有變?”

雍熙北伐前,鎮州的都監誣陷曹彬收買人心,趙二乾脆且直接的罷去了曹彬樞密使之職。

孔明笑吟吟看著張飛在那裡大發牢騷,倒也不奇怪。

趙光義頓時只能尷尬笑笑,心下反倒是有點遺憾:

高粱河之戰三年後,遼景宗病死,十歲的遼聖宗繼位。

結果就是東路大軍眼看中西路頻頻得手,沒有樞密使職位的曹彬職低位高無法彈壓手下被迫出兵,結果被遼軍徹底打爛掉。

上戰場這件事,非不能實不願也。

“兄長更是與我說過,那劉備得光幕之利已得關中矣,然三國志之記載豈有變邪?”

“文風盛矣,秉筆者少矣。”

結果等到兵敗之後,趙二將責任直接扣到了曹彬頭上,稱此戰敗由是“奈何將帥不尊成算”。

唯獨讓李世民在意的是這宋史曲筆之處是不是太多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