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514章 雍熙北伐

“這宋帝好不曉事,如此臨陣焉能不敗?”

“也是弟未曾想,這契丹皇后竟這般不俗也。”

趙匡胤搖搖頭淡淡道:

“我此前有聽此後輩隨後所說,遼史金史亦位列後世二十四史之一,皆奉為華夏正朔。”

“後世稱宋軍內患便有‘謀立德昭’之事,從那宋後欲立趙德芳來看,這趙德昭多半乃是宋太祖親子。”

這一刻他簡直想要衝進光幕去大吼一番:

開疆方能立國,疆土不開則國不存,狀元登第又有何用?

但可惜這隻能是一番空想,事實便是從他的角度亦也明白,武將衰弱至此,那想要為國闢土者必難上加難。

“這郭進若是在幽州城下,宋軍或潰更快也。”

既亦遵遼為正朔,這光幕怎不去尋那契丹人?結果反倒使自己落如此境地。

“太叔季死三兄,仍面不改色直書‘崔杅弒其君’。”

張飛恨恨:

“若是朕如此制約藥師,勿說這吐谷渾,頡利此時恐還耀武揚威也。”

事實上以如今的眼光來看,這個戰略有著很大的拍腦袋成分,因為北宋北伐的根本目的永遠只能是東面的幽州。

李世民當然明白杜如晦的意思。

“俺老張到時肯定解甲歸田,不讓大哥難做。”

官家既如此說,趙光義也只能小心翼翼踱了回來。

遼景宗死後不到兩年蕭太后就基本擺平了國內的隱患,兩個顧命大臣任其驅策,就連高粱河攆不上驢車的耶律休哥也公開表達了對蕭太后的支持,此時遼國上下可稱君臣一心。

不然他大可在後周時便入軍伍去兄長身邊作幫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待在安全的汴梁城。

“秉筆直書之名能見史冊,固有太史氏之氣節,亦有執簡以往而不計死之史官。”

“若這郭進在軍中,則必捲入此事,最終或會使宋軍內亂……”

但對當時北宋內部來說,雖然幽州大敗,但趙二好歹也有滅了北漢的功勞能糊弄一下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成算成算,即便是淮陰侯亦不敢言戰前必有成算也!”

翼德更是如此,欲立開邊之功,以入武廟享祭祀,更想名垂後世將來好讓後人將其名字刻到星辰月亮上去。

李世民點點頭,將目光重新移回光幕上,但那王小波起義之事卻在他的心頭隱隱翻騰不休。

但即便如此,嘴上還是不願認輸:

外繼無力的情況下弭兵論被逐漸採用,武將徹底失去話語權,重文輕武的格局由此徹底形成,也是北宋積弱之始。

後輩已不止一次稱“古代”不平等,那便是認為後世得平等。

宋仁宗時,文臣尹洙用一段話概述了當時以文輕武的狀況:

但實際上蕭太后真就是古代相當少有的女性政治家。

李世民的回答毫不猶豫:

房玄齡都不用抬頭就清楚,陛下這是一見到名將就起愛才之心,就疾犯矣。

再想想上個月時候還交代褚遂良,稱玄武門之事不可曲筆需詳實而記,李世民便想忍不住的搖頭:

久歷戰陣早已經讓他的嗅覺無比敏銳,這短短三字便已讓他有渾身戰慄之感。

漢長安將軍府中,張飛直來直往直接發牢騷:

“若依這宋臣所言,即便冠軍侯復生,亦不如這狀元及第?”

廳內眾人聞言大笑,劉備搖頭出言總結道:

“武勳盛極,則有唐藩鎮之禍,然若以文抑武,則有將不知兵每戰必殆,亦有亡國之憂也。”

龐統向來不怕事,聞言笑嘻嘻道:

房玄齡搖著頭出言反對:

但心裡有個聲音告訴他,他趙匡義能做出來這些事簡直再正常不過。

“宋無二者,或因被盡殺之。”

龐統還供貨不怕事兒大道:

“只恨此時無一個宋時狀元郎來與翼德對壘一番也。”

長孫皇后搖搖頭道:

“這或便是那趙二難以放心武將之因由。”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