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十三章 朕要打死他!

 
“王安石認為鄉里的地主通過借貸,大量兼併百姓的土地,讓百姓要麼成為無地的流民,要麼就只能成為大地主的佃戶,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乾脆讓國家放貸,以較低的利率,讓官府借錢給農民,幫助農民渡過難關,等到來年豐收的時候,就把錢再還給官府。”

 
“聽上去是不錯,而且官府也不會讓農民以土地抵押,如果形成良性循環的話,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問題在於王安石沒有把吏治搞好,導致下面的歪嘴和尚太多,最終把青苗法這個好經給念歪了。”

 
“一個政策要推行下去,必然要經過各層官員。但到了宋神宗時期,北宋的基層官員已經爛透了,有貪官汙吏者、有尸位素餐者,甚至還有隻著眼於政績者。”

 
“比如說某地風調雨順,百姓並不需要這個借貸。當地官員為了政績,強行推下去,搞得天怒人怨。”

 
“還有地方,地方官員肆意提高利息;王安石規定是兩成利,當地官員就多加幾成,多出來的自然落進了那些官員的口袋。”

 
“史料記載,最誇張的有地方官員把利率直接提高了三十五倍,原本兩成利,竟然要還七倍的借貸本金回來。”

 
“顯然宋朝地方官府實在是太溫柔了,明明可以直接搶,卻還要定個名目,他真的,我哭死......”

 
“更有甚者,乾脆與當地豪強勾結,欺負百姓不識字,在契約文書上動手腳,故意不收百姓的還款,拖延時間,等到時間一過,就說百姓不還錢,然後奪走他們的土地,嚴重加劇了百姓的負擔。”

 
“有如此大的執行問題,再好的政策也是白搭。”

 
“那麼吏治問題根源在哪呢?還是宋朝冗官問題,底層碌碌無為和貪官汙吏太多,導致青苗法根本不能順利執行。”

 
“所以要是范仲淹時期把吏治問題解決了,讓基層官員效率更高、辦事能力更強,也不至於在王安石時期,因為地方執行力的問題,變法徹底失敗。”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范仲淹的方向是對的,王安石的方向是錯的原因。”

 
“要想解決問題,根本還要先整治官吏!”

 
說到最後,趙駿已是慷慨激揚,聲音貫穿房屋,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三冗問題根深蒂固,非一時一日,就能夠解決。

 
而要想根治,就得一步一步來。

 
先從哪一步呢?

 
自然是吏治。

 
政策要靠下層官員機構運行才能推廣。

 
如果底層權力保持腐敗懶惰,再好的政策也是白搭。

 
所以趙駿才認為范仲淹的方向是對的,先把基層官員的問題處理好,其它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不愧是後世人,趙駿看待問題的深刻是他們遠遠不如的,也只有這樣的後來者,才能總結出改革失敗的原因。

 
那一瞬間,包括宋仁宗趙禎在內,眾人看趙駿,都像是在看一位思想卓越、對社會構架認識極深的改革家,在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大宋,正需要這樣的人才啊。

 
眾人感慨。

 
但很快,原本激情澎湃發表演說的趙駿就舔了舔乾燥的嘴唇,臉上露出諂笑,對晏殊說道:“拉日叔,給口水。”

 
這諂笑立即將趙駿那改革家的模樣打回原型。

 
彷彿剛才的一切都是幻覺。

 
趙駿只不過是一個露出討好笑容要水的小民而已。

 
剛才還在心裡想著以後要是趙駿不罵自己了,眼睛恢復光明之後,就重用趙駿的趙禎頓時虎軀一顫。

 
他發誓,等從趙駿嘴裡套出所有信息之後,自己一定要狠狠地打他的屁股!

 
朕的子孫後代,怎麼能因為討要一杯水而如此諂媚呢?

 
然而要是趙駿知道,那大抵會摸不著頭腦。

 
難道你雙眼失明瞭,被人家好生照顧,找人家討要喝的東西,還板著張臉嗎?

 
態度當然得恭敬嘛。

 
不過趙駿顯然還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在新時代,而是在舊大宋,他喝完了晏殊遞來的水之後,才又對范仲淹說道:“怎麼樣,尼瑪叔,我說得沒錯吧。”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範仲小聲淹喃喃自語道:“看來我未來的方向是沒錯的,我就應該這樣走下去。”

 
“啊?”

 
趙駿沒聽清楚,問道:“尼瑪叔,你說什麼?”

 
范仲淹回過神來,立即說道:“沒什麼,那范仲淹要怎麼樣才能夠成功呢?”

 
“當然是得到宋仁宗的支持啊。”

 
趙駿毫不猶豫地道。

 
“得到宋.....皇帝的支持就能成功嗎?”

 
范仲淹還是不敢說趙禎的諡號,但他也低下頭,用希翼的眼神看了眼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