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51章 這不比天氣預報牛逼?

 平尾結冰不僅意味著俯仰穩定性變差,而且降落階段主翼放大角度襟翼時,氣流還會對平尾產生下洗作用,導致機頭急劇下壓,這在低空往往意味著俯衝墜機。 

 “但是這個改動需要讓數據線纜從底部穿透機艙,所以只有運8基礎型和運8b這些使用非氣密貨艙的型號才能安裝……” 

 “呃……” 

 常浩南有些無奈地扶了一下額頭。 

 聽上去就非常綠皮的解決方式。 

 用處麼,肯定是有的。 

 畢竟那批最老的運8確實沒聽說過因為機翼結冰問題出過事故。 

 但肯定不能一直這麼將就下去。 

 而且運8j,以及未來的相當一部分運8平臺特種機的主要用戶都會是海軍航空兵,他們執行任務的環境相比空軍還要更糟糕一些。 

 海航飛機,哪怕是陸基的海航飛機,往往都是要重新設計的。 

 “好吧,確實有點簡陋。” 

 介紹完情況的梁紹修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尷尬地撓了撓頭: 

 “所以在目前正在設計的運8f-400上面,我們的初步想法是給水平尾翼設計三套功率不同的電加熱系統,到時候根據具體情況由飛行員決定開啟哪套設備……” 

 “不過,因為這次事故,我們的改進必須要提前完成,才能不耽誤運8j的項目進度和未來幾架飛機的訂單交付,所以……只能麻煩杜院士和您了。” 

 聽完對方的敘述之後,常浩南略微思索了一會,然後從桌上拿起一支削好的紅藍鉛筆,來到繪圖板前面。 

 旁邊的一名工程師很有眼力見地往上面鋪了一張白紙—— 

 這個房間裡並沒有黑板和粉筆,所以只能這樣了。 

 “你們的思路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我覺得有點過於中規中矩了。” 

 常浩南用最快的速度在面前的紙上畫了一個機翼截面的示意圖,然後轉過身,看著面前182廠的一眾工程師們: 

 “我有一個更加激進一些的辦法,不僅可以從根源上徹底解除機翼結冰的隱患,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運8的起降和低速飛行性能。” 

 “也就是通過對飛機使用環境、總體設計以及飛行過程中的流場結構,對機翼表面的結冰情況進行計算和分析,再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除冰熱源的分佈。” 

 “在較容易結冰的地方配置更強的電加熱裝置或者燃氣出口,而在不太容易結冰的地方則做出相反的改變,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這樣既可以減少高溫燃氣和電能的損耗,又能夠提高除冰的實際效果,飛行員也不用擔心提前打開加熱裝置會導致飛機損壞,一舉多得!” 

 常浩南一邊講一邊在剛剛畫出來的示意圖上補充內容。 

 雖然他顯然沒有什麼繪畫天賦,但結合語言描述,還是讓大家聽懂了自己的思路。 

 站在對面的十幾個人都沒有說話,但是看向常浩南的眼神多少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如果面前這個人的想法真能實現,那麼就相當於一次解決了現有型號最大的兩個短板。 

 要知道,雖然安12和c130看上去是同一級別的飛機,但前者的性能,尤其是重載條件下的起降性能要遠遠弱於對手。 

 而運8受制於國產渦槳6發動機的水平,比安12甚至還要差上一些。 

 這就導致在國際市場上很難與美國的c130和法德聯合研製的c160競爭。 

 但是這一切簡直美好得不像是真的。 

 尤其是其中的關鍵步驟,預測機翼表面的結冰情況,聽上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