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重整河山 作品

第497章 艱難的冬天

  江東讓未來的老丈人牽頭,在軍事科學研究院下面成立氣象研究所,等人才和技術儲備足夠之後,建立晉城天氣預報站。

  蘇母的生物學暫時派不上用場,江東把她安排到了晉城中學教書。

  專門為軍事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和研究員建立的公寓樓也在這個月完工,蘇青和她的父母搬進了嶄新的公寓。

  公寓中各項生活設施齊全,這樣的環境專家學者們甚為滿意,工作積極性也提高了不少。

  江東免費給蘇聯提供公寓,因為他們過兩年就要搬走。

  但給中國自己的專家學者提供公寓則不是免費的,需要從他們每一個月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作為購房資金,和後世的貸款原理差不多。

  只是每一個月他們要還的貸款金額十分少,差不多是工資的1/10,並且只需要還三年。

  江東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刺激專家學者們的工作積極性,把他們捆綁到晉東南這個龐大的系統上。

  ……

  “今年山西農村各地水、旱、蟲、雹災害嚴重,波及40多個縣,行政公署前後接收的災民不下50萬。”

  10月5日,行政公署農業科負責人親自來向江東彙報今年山西各地的糧食生產情況。

  “災情最為嚴重的是晉中地區。

  晉中地區的百姓今年不僅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還受到了第2次太原戰役的波及。按照統計上來的數據,糧食收成最高的也只有往年的兩成左右,絕大多數人家連一成都不滿,顆粒無收的也不在少數。”

  江東看著手上的詳細報告,眉頭越蹙越緊。

  戰爭中最無力的還是老百姓,敵我雙方都要從他們的身上榨取糧食。

  農業負責人繼續說道:

  “晉南地區比晉中稍好,但也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各縣的收成只有往年的6成左右,上繳給行政公署一部分後,所餘的也只能勉強餬口。

  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晉中的百姓可以逃到晉東南來,我們治下不會出現餓死百姓的情況。

  最嚴重的是晉北地區,尤其是日軍佔領區。

  日本人不管百姓受不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他們在偽軍的帶領下按冊挨家挨戶徵糧,但凡少交不交或者漏交者都逃不過他們的毒手。

  名義上是徵糧,但其實已經演變成了大規模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搶劫。

  百姓們的日子實在是太艱難,隨著天氣轉冷,北方來的難民數量肯定會越來越多。”

  農業科負責人所說的報告上都有,江東也還看到如棉花、菸草之類的經濟作物的產量比戰前下降了80%。

  日戰區的老百姓可以說是缺衣少食、顛沛流離,每天都遊離在生死的邊緣。

  “以行政公署當下的糧食和物資儲備,入冬後我們還能接收多少災民?”江東放下報告問道。

  農業科負責人在來之前就已經計算過這個問題了,他沒有猶豫就說道:

  “截至10月,行政公署接收的難民數量已經超過了50萬。當下的物質儲備也極為有限,在保證18個縣百姓溫飽的前提下,最多還能接收40萬人。”

  “山西日佔區的百姓生活過得艱苦,那麼想來河北、綏遠、察哈爾等地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江東的手指在報告的紙面上輕輕的摩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