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拾陸 作品

第428章 因地制宜

    溫宴知道,溫子甫和自己想的是一樣的。

    蜀地水利狀況,這題對溫辭很難,太空泛了,但溫辭有一個優勢,他好好讀過李三揭寫臨安府水情利用、改善的文章。

    李三揭精通水利,寫的這篇文章,是真真正正的言之有物。

    霍懷定拿到了以後,讓霍以暄細讀過,同樣,溫子甫也讓溫辭認真念過。

    不僅讓念,他還給講。

    裡頭的每一個點,拆開來揉碎了,全部教給溫辭。

    溫子甫本就是臨安府的官員,解釋起來頭頭是道,即便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後來也請教過李三揭,自己懂了,繼續教兒子。

    有這樣一篇珠玉文章在前,溫辭便是假大空,也不至於飄到天上去。

    至於最後能不能講出花來,就看溫辭讀書的腦子了。

    是死讀書,還是有靈氣。

    曹氏聽了其他人幾句議論,又見身邊的溫子甫神色凝重,亦明白了艱難。

    “老爺,”曹氏吸了口氣,“辭哥兒……”

    她才剛說了個頭,自己就頓住了,因為溫辭睜開了眼睛。

    曹氏哪有心情再和溫子甫說話,她全心全意都在兒子身上了。

    溫辭拱手,清亮的聲音傳開:“江兄這麼問,自不是想聽我做一篇空泛文章,也不是拿先生們教的套話來說水利,那些東西,江兄必定也背得滾瓜爛熟,且你熟悉蜀地,滾瓜爛熟之後,還能再擴展一番。江兄想聽的,是地方官員、百姓在面對江河水流時,到底能做什麼、該怎麼做。”

    江緒頷首:“是,這是我的目的。若要以此寫策論,我能寫出三五篇不重樣的。”

    可文章僅僅只是文章。

    文章不等於實際,不等於水流。

    溫辭道:“水情的水,是江海湖泊,也是汩汩溪流。

    很遺憾,我沒有到過蜀地,我對蜀地水情的瞭解,僅僅只是那幾條出名的江流,知他們源頭,以及修建百年、出名的堤壩堰而已。

    不知其支流多少,不知其左右地形,不知當地百姓的生活習慣,那我說出來的利用、治理,也不過是一拍腦袋、胡亂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