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拾陸 作品

第428章 因地制宜

    而水,是由不得一個人來胡亂想象的。”

    溫辭答題的方式讓所有人都愣了愣。

    “答不上來?所以……”

    “可他也沒有說錯啊。”

    只有江緒,眉頭蹙著,卻是微微點了點頭。

    “你看,江緒好像贊同溫辭。”

    “本來就是,那些套話都背膩了,我不信溫辭不會背,他就是覺得背那些應對江緒沒意思。”

    臺上的溫辭稍稍停頓,又開口了:“因地制宜,無論是農耕還是水利,都脫不開這四個字。大的、寬泛的,各地自有不同,一些細小之處,我可以和江兄,以及各位分享一下臨安府的做法。”

    李三揭在地方上確實費了苦心。

    臨安有山,有平原,有臨海,山上有溪,平原有河,河入大海。

    不同分佈的村鎮百姓怎麼利用水,怎麼跟水打交道,細緻又周全。

    江南多雨,再是小心應對,也不可能杜絕水災侵害,如何觀察水患,如何應對它,又如何再災後迅速重建、甚至利用水災帶來的東西……

    溫辭語速不快,節奏適宜,不說學子們,整個寶安苑隨著他的聲音,一點一點,鴉雀無聲。

    邊上記錄的學生,奮筆疾書。

    說到最後,溫辭道:“還是那四個字,因地制宜,臨安府的狀況未必適合蜀地。

    蜀地很大,比臨安府大得多,且地形複雜,細化到每一段河道,一個村落,沒有一模一樣的方式可以去套用。

    地方上到底要怎麼做,需得看過、瞭解過、想過。

    我剛才說臨安府的應對,也是臨安官員們代代思考、總結的成果。

    尤其是,原臨安知府、現工部侍郎李三揭李大人,他寫過一篇臨安府的水情文章,我從中學到了很多,若不然,即便是我生長的臨安府狀況,我也無法說得那麼詳細。”

    在長篇的論述過後,溫辭把李三揭的大名提了出來。

    他以李三揭的文章為根本,那就應該告訴所有人,而不是獨佔那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