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山尾 作品

332 此處心安

 李總對張記說道。“趕快吃吧,再過一會,魚湯不鮮美了。”

 張記端起碗盛湯,李通緊跟著盛湯。

 等兩人盛完湯,馮軍幾人輪流盛湯。

 魚湯味道鮮美,張記連喝三碗。

 喝完第三碗,放下碗和勺子,張記說道。“李總,不怕您笑話,這是我第一次喝魚湯。”

 “老家多是淡水魚,魚湯有土腥味和魚腥味,我一直喝不慣。”

 李總笑道。“好喝就多喝,魚湯養人,最是溫補。”

 張記夾起魚肉,吃了一口說道。“喝了三碗,不喝了。吃了點魚肉,肉質勁道鮮香,這是什麼魚?”

 李通說道。“這是黑魚,刺少,適合做木桶魚,熬湯鮮,肉質嫩。”

 張記拿起李總碗,盛一碗魚肉,說道。“李總,您也多吃點。”

 李總道謝,然後說道。“年輕人腸胃好,你們多吃,不能浪費糧食。”

 張記沒有顧忌,招呼大家一起吃魚。

 李通配合張記,招呼馮軍幾人吃魚。

 吃到一半,張記給馮軍一個眼色。

 馮軍起身,打開揹包,拿出木盒交給張記。

 張記拿溼巾擦手,然後打開木盒,說道。“李總,張記不懂事,在翡翠店提了您的名字,衝撞了您。”

 “知道您信佛,機緣巧合得到一尊彌勒佛。我不信佛,也不懂佛,能和您做生意就是緣分。”

 “一份緣分的因果,請您收下,原諒張記的莽撞。”

 李總看向玉佛,玲瓏光潤,萬千生資,霎時喜人。

 打量一眼玉佛,李總說道。“少年時,血氣未定,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即衰,戒之在得。”

 “你是年輕人,老天爺都允許年輕人犯錯,更何況我這個老人,這點心胸我是有的。”

 “血氣即衰,戒之在得。這個‘得’字很妙,不僅勸慰放下得失之心,也寬慰老人看開世間之事。”

 “無得無失,無失無得。張記,你認為呢?”

 張記不理解李總說話的意思,他知道李總不收他的禮物,就是沒有原諒他,人情沒有還回去。

 不喜歡欠人人情,冒失的結果,總要有一個了結。

 “李總,我是年輕人,是晚輩。冒失之下,冒犯了您,請您原諒。本來沒有送您禮物的打算,我想著我是晚輩,笑著臉向您道個歉,討個好,您老人家肯定也能原諒我。”

 “我不信佛,對佛瞭解很少。見到彌勒佛時,腦袋裡就想到一句話,‘大肚能容,笑口常開’。”

 “接著就想到了您,一時間想到的人肯定是註定。”

 “這尊玉佛就是藉著我的手,來到您的手裡。”

 李總看向張記,想起張謂對張記的評價。

 不論真假,張記這份心他要收下。

 “玉佛我收下,這下你安心了。”

 張記感覺身上的石頭落下,頓感輕鬆,笑著說道。“此心安處,此處心安啊。”

 李總胃口小,見幾人吃的差不多,便說道。“讓李通帶著他們去交貨,我們一起去喝茶。”

 張記沒有意見,對著馮軍點頭,馮軍起身和李通一起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