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貝勒 作品

第七章 肉身像

    等人到的差不多了,梅總端著水杯從外面走進來。大馬金刀的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人都到期了嗎,齊了咱們就開始。”梅總的目光掃視了一圈,目光落在了我的臉上。“小尹,這幾天和大家都熟悉了嗎?培訓怎麼樣了?”我誇張的聞了聞身上那些垃圾的味道,向梅總說道:“大夥兒都挺照顧我,這些天一直在加強訓練,我覺得再有一段時間,就能完全勝任展示策劃的相關工作。”

    “恐怕沒有讓你繼續適應的時間了,”梅總喝了一口茶,對著我們說道:“我這幾天一直在鋼城出差,那邊出了些事情。上邊已經授意我們公司進駐當地,並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快速解決問題。”

    根據梅總的介紹,這幾天他是應有關部門的召會,到鋼城下轄的一個叫落春營的村鎮裡瞭解情況。在這座長城腳下,約有百戶人家,人口不足500的地方,卻有一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九方祠。據說,是為了紀念在此地抗擊蒙古起兵的明代將領燕九方而設立。與其他廟宇祠堂不同的是,這裡供奉的並不是傳統的將軍塑像,而是以這位將軍的真身製作而成的肉身像。

    根據當地縣誌記載,這位燕九方祖籍安徽懷遠,是明初大將常遇春的同鄉。在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之後,就被派駐在這一帶駐守。燕九方胸懷韜略、英勇善戰,並且軍紀嚴明,不犯秋毫,甚至多次保護此地百姓免受蒙古流寇的侵襲,使得這一帶百姓得以繁衍生息。但不幸的是,燕九方在一次對敵中,與蒙古敵將同歸於盡。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將軍,就在村中建祠,永世紀念。不過,對於為什麼要將燕九方製成肉身像,縣誌中卻沒有記載。

    在動盪時期,全國的文物建築都在經受著滅頂之災,這座九方祠也不例外。不少當地的革命小將就將其視作封建主義的巢穴和壓迫勞動人民的鐵證。就在他們準備把肉身像抬出來付之一炬的時候,村裡的數十位上了年級的老人卻堵在祠堂的入口,就算以命相搏,也不讓他們踏進祠堂分毫,並以叔叔大爺的名義大聲訓斥革命小將忘恩負義,不是東西。看見長輩們要死要活的架勢,小將們也有點猶豫,畢竟自己也是聽著燕九方的故事長大的,終究只是拆了大門,砸毀了石碑揚長而去。

    “就在上週五,村裡人例行去祠堂進行清掃,發現燕九方肉身像的人頭不見了。”在介紹了本次事件的背景資料後,梅總終於說到了正題,“我們這次就要以文物定損、搶救性維護、古建築修復的名義進駐現場,和當地警方一起,把這個事件解決。”

    “梅總,打斷一下啊,”肖老二這個挑事精突然舉起了手,“這不就是文物丟失案件嗎,這事應該歸警察局管吧,跟咱有什麼關係啊?”

    梅總瞟了肖老二一眼,推了推他那寬大的厚片眼鏡,陰沉著說道:“如果那個沒有腦袋的肉身像,開始在村裡殺人了,就和咱們有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