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吞地 作品

第189章 麻煩來了

    “涼州羌人,不管是西羌還是東羌,都是一群好惹事鬧騰的混蛋,咱把所有羌人都遷入谷地內,給你留下了足夠大的地方,只需要遷一些漢民、漢兵屯田戍守,允吾城就是鐵打的要塞重城!”

    “咱是當著太原官吏、匈奴人說了算計你的話語,可你是大名士,難道你不知道事有利弊嗎——”

    “咱算計你是真,但咱也給了你真正機會——”

    “鎖住河湟谷地的機會——”

    董虎暴怒,即便是個瞎子也能看出朝廷想要做什麼,但朝廷勢大,就算大搖大擺的算計你,即便再如何憤怒也要配合朝廷的算計,只有朝廷達到了目的,目光才會從河湟谷地身上轉移開來。

    朝廷擺明了不信任董虎,不信任河湟羌,無論留給蔡邕多少兵馬,也不可能真正得到重用,當然了,董虎也不相信蔡邕的性子會逼得河湟谷地造反,讓他留在允吾城是合適的,這點董虎極為清楚。

    遷老鴉峽以東所有羌人進入谷地內,不僅是為了減少羌人死傷,還有就是想讓蔡邕多遷一些漢民進入允吾城,能不能牽制住韓遂?

    董虎並不認為蔡邕可以牽制得住,老好人琴棋書畫還成,讓他打仗是不成的,而這樣的後果會有兩個,其一是老好人幹不過韓遂,帶著一兩萬漢民撤入老鴉峽內;其二是老好人就是趴在允吾城內,憑藉著要塞重城拼死守城,堅守不住時,大公子董瑁會領著人進入允吾城,與老好人一同堅守在城內。

    第一個結果的可能性最大,畢竟老好人不善軍陣廝殺,但不管兩種結果是哪一個,都是老好人代表的朝廷與董瑁代表的董部義從共同合作,共同抵禦反叛的東羌進攻。

    共同合作,共同抵禦,彼此成了戰友,不僅朝廷對董部義從的敵意減少了,更重要的是河湟谷地縮在老鴉峽以西也有了充分理由,朝廷想要再找麻煩,那也只會找蔡邕的麻煩,誰讓他帶著人撤入谷地內部,誰讓他成了河湟羌的代表了呢?

    董虎算計的很好,讓蔡邕遷入允吾城一兩萬漢民,最後的結果肯定也與現在情形一樣,韓遂奪了允吾城,堵著老鴉峽出口,但谷內有無蔡邕這個大義披在身上是不同的。

    跑出了中原腹心,來到了河套三郡,跳出瞭如來佛手掌心後,朝廷對自己的制約就幾乎成了零,董部義從有無蔡邕這件外衣也就無關緊要了,但之前他是沒有算計到前來幷州的。

    算計是一回事,衝著蔡邕怒吼又是另外一回事,反正他是絕對不會說出心下真正目的的,至於涼州羌王……事情到了這種地步,那就成了禿子頭上生蝨子的顯眼,說與不說都沒了太大的意義,若能用這種沒太大意義的事情,阻止或震懾住美稷單于庭,若能讓自己順順利利奪回整個河套草原,他是不介意嘴巴再大一些的,相比自己身上那點敵意,幹掉禍害中原五胡中的其中一個,董虎根本不屑考慮這點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