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淵2 作品

第六十五章 證明‘5+5’!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既不能讓土地增產,又不能讓飛機飛得更快。

    當然,數學界之所以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無數數學家孜孜不倦想要證明它的動機,並不是什麼菲爾茲獎和學術地位,而是因為它就在那裡,它就是詩和遠方。

    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洛尼烏斯,創造圓錐曲線理論,在一千八百年後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將其應用於行星軌道理論。

    數學家伽羅華公元1831年創立群論,一百餘年後獲得物理應用。

    公元1860年創立的矩陣理論,在六十年後應用量子力學。

    高斯,黎曼,羅馬切夫斯基等人提出並發展了非歐幾何。

    數學王子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歐幾何的實際應用,但他一生無獲,抱憾而終,在一百七十年後,這種在當時毫無用處的理論,配合張量分析,成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對現階段的人類文明而言,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但卻有可能是人類文明走向宇宙的基礎。

    不過,對現階段的餘華而言,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實際意義就大多了,不說證明‘1+2’,‘1+3’,只要證明‘5+5’就夠了。

    有了這個‘5+5’證明的學術成果,別說國立清華大學算學系畢業,就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研究生,那也那是輕輕鬆鬆的好嗎?

    這可是數學史上的皇冠明珠!

    有一句話描述哥猜,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是那皇冠上的明珠。

    將皇冠向前推演一步的學術成果,足以令任何人瞬間享受到數學界和學術界最高的待遇。

    畢竟,這個年代的數學和學術並不分家。

    
,舉報後**稍後會校正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