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江 作品

第三百七十九章 福恭王

    對自己這位“好”叔叔,朱由校打心底裡有些厭惡。

    與朱常洵的為人沒有任何關聯,朱由校厭惡他的原因是那鄭貴妃,朱常洵是個什麼人,與他朱由校何干?

    當初的國本之爭,朱由校雖然沒有涉入進去,但對當時的情況還是略有了解的。

    當時福王朱常洵的生母鄭貴妃最得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喜愛,但鄭貴妃生子晚,明光宗朱常洛的母親孝靖皇后王氏原為慈寧宮宮中的一名宮女,有一日朱常洛去慈寧宮給李太后請安時,一時興起臨幸了她,後誕下一子,便是朱常洛。

    母以子貴,但朱常洛出身卑微,自是不受待見,明神宗朱翊鈞對這個兒子並不喜愛,經常冷落與他,在大臣面前多加指責,罵其無能,捎帶著年幼的朱由校一併不受喜愛。

    明神宗朱翊鈞想立他最寵愛的鄭貴妃的第二子,也就是現在的福恭王朱常洵為太子,但當年朱元璋曾立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當時的皇后無子,朱常洛這個長子便成了太子的唯一人選,再加上太后,皇后和朝臣的支持,明神宗拖到明光宗十九歲時才立了朱常洛為太子,將朱常洵封為福王,屬地洛陽。

    這也是所謂的國本之爭,而國本之爭後,引發的便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擊案”。

    梃擊案幕後主使是誰,到現在也不得而知,是鬼迷心竅劍走偏鋒的鄭貴妃,還是賊喊捉賊的明光宗朱常洛,一直都沒有定論。

    但藉此,朱由校也看清了他這位所謂的祖母,實乃蛇蠍心腸,但奈何對方畢竟是長輩,自己的父親都沒有做什麼,自己自然也不能,否則便是亂了規矩,所以朱由校登基後,也只是將鄭貴妃發入了冷宮,長年不去拜見一次,自此鄭貴妃便失了勢。

    但朱由校表現得越是和藹,越是大度,鄭貴妃心中的那股子嫉妒就越發膨脹,她始終認為以自己之才德,是能當皇太后的,而朱常洛不過是賤婢所出,豈能當一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