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江 作品

第三百七十九章 福恭王

    朱常洵才是不二人選。

    所以,鄭貴妃賊心不死,始終都惦記著皇權,只可惜朱常洛斃後,朱由校便繼了位,想要藉機掌權的東李功虧一簣,被逼移出了乾清宮,這便是三大案之一的“移宮案”。

    至於東李和鄭貴妃有什麼聯繫,這應該是不可能的,鄭貴妃雖身在冷宮,卻和福王時常有書信來往,信中說的是什麼,到也無人知道。

    東李自移宮案後便沒了自己最大的底牌,又受到東林黨的攻訐,無奈之下投靠了乳母客氏,與魏忠賢客氏沆瀣一氣,妄圖尋求庇護。

    但現在東林黨人已被朱由校和魏忠賢清除的差不多了,東李漸漸的也大起了膽子,經常有意無意的來暗示朱由校,想要封個好名頭。

    但朱由校對她卻是一直愛答不理,自己的生母就是被這東李活生生打死的,自己豈有認賊作母的道理?

    雖然礙在情面上,自己要對東李禮敬三分,省的造人詬病,然現在東林黨以去,朝堂之上誰還會對自己的行為說個不字?

    唯一讓朱由校覺得棘手的,便是東李投靠了客氏和魏忠賢,也正因為如此,朱由校才遲遲沒有處置東李報仇。

    後宮裡的事情平素就已經夠朱由校頭大如鬥了,眼下這沒什麼動靜的鄭貴妃忽然冒出來,讓朱由校十分懷疑她的動機。

    若是同意了福王朱常洵的請求,讓他進京探望,待到年關過完之時他不走了怎麼辦?

    有些事情,只要你同意了一次,就會有無數次。

    必須得斬草除根才行,但朱由校始終下不了決心,畢竟人家福王的理由充分,合情合理,福王說自己數年不見生母,心中極為掛念,懇請朱由校值此年關,放自己入京探望生母,他還說自己只帶幾個扈從,絕不敢悖逆朱由校的意思,一切都聽從皇帝的旨意。

    這可就是將朱由校架在火上烤了,若是朱由校不同意,少不得被人說是漠視親情,有違禮制,但朱由校又不想同意,在他心裡,你朱常洵已然爭權失敗,老老實實待在洛陽混吃等死不好嗎?為何非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冒出來給自己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