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八十三章 關中動盪(上)

    謀反桉雖大,但並未影響到河北的穩定,因為所有人都清楚,無論是關隴降臣,山東世家,還是大隋遺老,都不是新朝政治舞臺的必需品。只要豐州一脈不亂,其他人都是配角,翻不了天。

    不過,此事的後遺症還是有所凸顯,至少在關中地區,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生亂。

    之前隋軍入關中,包括竇抗、李幼良等多人先後投降。事後安置的時候,文官還好處理,但帶兵的武將,就不好安排了。

    這些人若是劃入野戰軍,則影響戰力和軍隊的穩定性;若是劃入地方軍,則相當於又給這些人掌控地方權利的機會。於是後來黃明遠命關中各衛補充了一部分,地方郡縣抽調一部分,又清理了一部分老弱病殘,剩下的降兵和附兵,約有近四萬人,被黃明遠設為十八軍,作為輔助部隊,直受長安行臺指揮。

    十八軍之中,竇軌、李幼良、丙粲、楊屯四人分別為副總管,長孫安業、竇襲、元律、翟長孫、梁胡郎、午士政、獨孤大義、竇誕、呂紹宗、王長諧、史萬寶、賀婁善積、楊及、張佑十四人俱為中郎將。

    四萬人分成十八軍,每軍多則兩三千,少則千餘人。

    這也是黃明遠故意安排的,使各人互不統屬,互相制衡。否則這四萬多降兵交到誰手裡,都不安全。

    此時這十八軍中,丙粲部屯於安定郡,長孫安業、翟長孫、獨孤大義、竇誕、史萬寶五部在天水郡和漢陽,其餘諸軍,皆駐紮在關中。

    竇抗叛亂的消息,黃明遼比旁人知道的早的多,不過兄長卻嚴令他不得動。整個關中,除了陳倉、潼關不能丟,連長安也是可以放棄的。

    竇抗被殺一事,既是挑戰,又是機會。

    一個測試關隴勢力忠誠度的機會,一個測試無數關中降將和軍隊是否可用的機會。

    ······

    竇抗叛亂被殺之事傳到長安之後,黃明遼便立刻見了在行臺擔任戶部郎中的竇德明。

    竇德明聽到此事後都嚇傻了。

    黃明遼卻並沒有對其問罪,而是好言撫慰,更言“竇抗之罪,乃一家之罪,與竇氏無關”,而且還讓竇德明前往藍田,去勸阻駐紮在那裡的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