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 作品

第276章 回憶漸漸地……

    所有武神,除了向山自己的記憶之外,也都或多或少要受到那些“他人對向山的記憶”的影響。

    “那些人會把‘我與向山的所有記憶’都上傳嗎?他們會事無鉅細的將所有與我有關的記憶都上傳到區塊鏈嗎?”

    向山不禁思考起這個問題。

    “如果每一個人都只上傳了了自己認為‘最突出的側寫’……”

    “那麼繼承了這些記憶的‘武神’又是什麼呢?”

    “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與我保持一致,但是在部分情況下,態度會比我更加偏激?‘武神’之所以會連續失敗,和這一點又是否存在聯繫?”

    ——不,在這之前……

    ——“我”又是誰?

    向山之前覺得,“我是誰”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有“我要做什麼”這一點——只要自己還在反抗暴政,一切就都沒問題。

    可現在想來,如果不能理清“我是誰”這個問題,“我要做什麼”就顯得困難重重。

    如果缺乏一個原點作為支撐,那麼前進的方向就不夠堅實。至少也要弄清楚“誰是我的朋友,誰是我的敵人”這種事才可以。

    “每一個人對‘向山’的印象都可以能會有偏差。他們看到的確實是同一個人沒錯,但是他們的思想,會從向山的具體行為中抽象出一個‘人’的形象……”

    人們即使對於一個客觀中立、並無任何暗示性意義的事物,也往往試圖從中尋找出某種特殊意義。可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具有特殊意義的東西。就比如說,人類總是很容易在幻境之中看到很多“酷似人臉”的東西。

    推而廣之,人類對這個世界的很多“感受”,都是自己高度抽象後的。你看到一個人的時候,看到的不是他那無形無相不可捉摸的靈魂、人格,而是看到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他一連串的行為。

    就好像很多物體實際上是一團不連續的原子一樣。

    旁人對向山的印象,都是他們從向山過去的經歷之中抽象出來的“錯覺”。

    “武神不止是繼承了武祖向山的記憶,也會受到這些印象的影響。他們會與信息源產生產生一定的偏差……”

    向山按住了自己的腦袋。

    ——那麼我呢?

    這可真是一個難題。向山也沒法保證,自己現在的“印象”就真的來自於最初的“武祖向山”。

    或許在某些人眼中,“武祖向山”沒有那麼激進,而那份記憶造就了現在這個自己。

    當然,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在漫長的戰鬥之中,向山不止一次的修正了自己的理念。

    至少28年的向山、35年的向山、39年的向山和44年的向山行為上都有微妙的差別。

    自己的印象是什麼?自己對“俠義”的詮釋又是來自何方?

    說起來……

    ——當初為什麼要選擇用“俠義”這一種稍顯不合時宜方式來進行反抗呢……

    然後,就是劇烈的頭痛。

    記憶翻湧上來了。那可能是來自於陶恩海的記憶……應該是陶恩海的記憶,但卻與向山自身的一部分情緒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