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 作品

第二十章 米德拉什

    有人認為,這正是因為“認知”的根本差異。

    對於封建時代的人而言,“明天”是“今天”的重複,“未來”是“現在”的複製,世界從未變化,巨大的變化早在神話中就已經完成。所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便是由此而來。

    封建時代的人類,也很少會心甘情願地去貸款。貧困者在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借一筆錢延續生命,所謂“救急”便是如此。甚少聽說有錢人貸款。他們只有放貸的傳統。而“投資”一類的行為更是稀罕。

    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卻是司空見慣的。

    因為,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後,飛速的科技發展,與生產力提升,讓所有人都具有了一個共識——“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因為“明天會比今天更好”,所以一部分人類會為了明日更大的收益,而在今日揹負上巨大的債務。

    資本主義時代與封建時代的人類,有著根本性的認知差距。

    而更妙的是,人類對未來的想象,又反過來引導了社會的發展。

    正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未來會比現在更好”,所以才會有人願意投放資源進行科技研發。因為他們相信,投入進研發的錢,會切實推動世界向前,同時讓自身過得更好。

    嗯,所以“未來會更好”的信仰,也不完全是假象。

    沿著“未來的想象”的指引,提前借用“未來可能擁有的資源”,來影響“現在”……

    嗯,在古人看來,這一定是可怕的魔法吧。

    只是,“借用未來的力量”終歸還是有極限了。而借到透支了,進步的速度卻不幸沒有跟上……

    或者說,如果“進步”的速度沒有“透支之人”預料中那麼快的話……

    代價的償還與清算就會及時出現。

    這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

    如果“未來會更好”的共同想象因此而破滅,整個因此而成立的現代社會秩序,便會轟然崩塌。

    如果不是為了“會更好”的念想,人們又何必忍受百分之五的通脹率呢?

    而六龍教教主現在最需要的,是強化這一信仰。

    人類的未來終歸是人類自己構建的東西。而人類的想象,便是構建未來的藍圖。

    若是藍圖的支撐不足,那就忽略掉細節吧。

    讓它真正離開塵世,成為教條。

    用最為野蠻的方式補全邏輯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