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1640章 又見彈劾




    兩京十三省的事務多且繁雜,涉及到大明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僅關乎人事,還有錢財的徵調,甚至還會有自然災害等問題。



    今年開春以來,多地的雨水不足。



    嘉靖採用了一貫的做法,當即決定進行建醮祈雨,讓道士齎香帛於各地撫臣,遣使祭鎮海河瀆山川之神,命鎮守湖廣安遠侯震醮承天元佑宮。



    由於昨夜睡得不好,加上年紀大了,難免會精力不濟,嘉靖在花費一個時辰處理那些重要的奏疏後,便對著馮保大手一揮。



    馮保當即心領神會地施禮,便領著小太監將一大堆不算太重要的奏疏親自送到內閣,看到戶部尚書嚴訥恰好在場,便是對著這位重臣施禮,而後便是匆匆離開。



    徐階看著馮保離開,伸手拿起上面最重要的奏疏,先是微微蹙起眉頭,旋即將那份奏疏直接遞給了對面的嚴訥。



    嚴訥接過那份奏疏,不明所以地翻了開來,卻見奏疏中寫道:“微臣刑科給事中張嶽謹奏:今吏治清明,唯兵部沒有整頓,任用黃印、黃承慶等皆不法而革職。兵部曹司亂而沒有章法,部屬結為朋黨,狼狽為奸,打擊將領小校,其罪過當應進行懲處!”



    雖然這封奏疏的矛頭直指兵部及兵部官員,並沒有直接指名道姓,但矛頭已然是暗指現任兵部尚書楊博。



    六部衙門的吏治均進行整頓,卻偏偏沒有整頓兵部,其中便是因為兵部尚書楊博的緣故。正是因為楊博持寵而驕,將兵部當成自留地,阻止吏部對兵部人事上的干涉,更是在兵部和軍隊排除異己、培植黨羽。



    嚴訥看過上面奏疏的內容,略一思索,顯得震驚地抬起頭道:“皇上此次沒有將這份奏疏扣下,而是讓人送到您這裡,皇上莫不是要對楊博動手了?”



    作為皇上的身邊人,他沒少揣摩這位性情多變的帝王,瞭解著他真實的意圖。一些看起來無關輕重的舉動,往往會透露著一些深意。



    “現在還無法判斷聖意如何,但去年蒙古騎兵跑到了北京城下,加上以林晧然為首的官員沒少質疑楊博的軍事才能,皇上對楊惟約怕是沒先前那般寵信了!”徐階輕輕地搖頭,並進行判斷道。



    嚴訥深知徐階比他更能揣測皇上的意圖,亦是認同徐階的判斷,當即認真地詢問道:“元輔大人,此事如何是好?”



    “咱們先將此事告訴楊惟約,既然是他惹出來的禍事,自然是要由他來化解!”徐階的眼睛閃過一抹厲色,當即沉聲地回應道。



    其實是何止皇上,他對楊博亦是產生了怨念。



    楊博一直將兵部當成了自留地般,推舉的都是他派系的官員和將軍,但偏偏屢番出事故。像在楊尚英的任命上,便被林晧然加以利用,從而將張偉推上了浙江巡撫的寶座。



    現如今,刑部給事中張嶽上疏彈劾於他,且皇上還將奏疏丟到他這裡,證明這個楊博的地位不再是牢不可破。



    他跟楊博雖然關係密切,但楊博惹出這種事端,卻不可能由他來幫楊博擦屁股,自然是要楊博去想辦法解決此事。



    嚴訥捕捉到徐階態度上的微妙轉變,亦是輕輕地點頭認同。



    楊博在下衙回到家裡得到這個被彈劾的消息,當即氣得直跳腳地咒罵道:“此事一定是林若愚想要置我於死地!”



    如果要弄一個最痛恨之人的排行榜,那麼林晧然已然是高居首位。自從林晧然回京,令到他的日子不再像以前那般滋潤,而今林晧然更是步步逼近,竟然想要一舉將他揪下兵部尚書的寶座。



    “爹,現在該如何是好!”楊俊民是從頂頭上司嚴訥那裡得到的消息,這時坐在旁邊的椅子上,臉上滿是擔憂地詢問道。



    現在刑科給事中張嶽彈劾老爹的奏疏已經到了內閣,雖然憑藉著他家跟徐階的親密關係,徐階自然會偏向於老爹。



    只是事情的關鍵並不在內閣,而是在於聖意。



    若是他爹像當年的首輔嚴嵩般突然失去了聖意,那麼很可能就會丟掉兵部尚書的位置,這才是目前最為擔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