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85章,現在不考慮分洪




    大堤整體被加高了1米,部分堤壩本體較低的區域還不止一米。另外也用大量的碎石袋壓住大堤的坡岸,增加大堤強度,防止管湧。



    “我確信,咱麼這裡真的要下雨了,而且是大雨。”一名戰士在休息的時候,仰頭深深嗅了一口黃河岸邊的空氣,“我聞到了水汽。” “這的確是,12號晚上就有點潮溼了。”



    “看來總指揮部預料得很準確。”“不是總指揮部,是氣象預告部。”“也不對,是氣象局……”



    ……



    “轟隆!”“譁…………”



    7月14日上午8時,偃師氣象站最先報告了降雨信息。雨點又大又密,氣象站的同志憑經驗覺得是驟雨。然而,半小時過去,一小時過去,雨滴還是這麼大、這麼密,絲毫沒有歇下來的意思。



    偃師在洛陽和鄭州之間。7月14日白天的降雨範圍,東起鄭州、西到洛陽西邊30公里的澠池,北過黃河覆蓋沁陽。從上午8時下到中午、下午,傍晚……



    “過去24小時,各氣象站報告的降雨量,偃師110毫米,鞏義105毫米,鄭州一站95毫米,二站97毫米,孟州85毫米,洛陽112毫米,”通訊員向黃化雲報告,“達到暴雨和大暴雨的等級。”



    “該來的還是來了。”黃化雲說了一句。



    “主席,洛陽鄭州之間昨天降雨達到了暴雨和大暴雨級別,而且降雨區域在向黃河上游移動,今天凌晨2時,三門峽出現強降雨。”



    不用看天氣預報,現在專列的車頂和車廂就被雨滴打得啪啪作響,車內看車外的景物都是模糊的。



    主席:“就要漲水了,在兩岸的幹部戰士保持警惕,既要看住大壩,也不能不顧自己的安全。群眾做好轉移工作了嗎?”



    黃化雲:“兩個分洪區的群眾在過去一週已經完成了轉移。”



    ……



    偃師氣象站的值班同志覺得自己頭上的雨已經夠大了,其實三門峽氣象站的值班員比偃師站受的刺激更大。



    “栓子,還在看雨量筒?”三門峽一站的老周走出小屋,他的搭檔栓子穿著雨衣在屋外緊盯著測定降水量的雨量筒,都半小時沒挪窩了。



    “老周,這不是暴雨,也不是大暴雨,這得是特大暴雨啊!”



    老周:“我知道,來,看看我怎麼測。”



    老周手裡拎著一個臉盆,這時候伸手出去,把臉盆朝上端平。“數著時間啊,一,二,三……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看。”



    臉盆就在這三分鐘時間,接了小半盆雨水。



    7月15日凌晨,山陝區間和三門峽到花園口黃河干支流區間普降暴雨。15日中午,三門峽地區降雨強度顯著增大。到16日凌晨,三門峽一站測得24小時降雨量249毫米,三門峽二站245毫米。



    按氣象學的名詞,24小時內降雨量10毫米以內為小雨,10~30毫米是中雨,30~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超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黃河流域的年平均降雨量也就500~800毫米,一天就下了三分之一。



    缺少植被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土壤存不住降水,這麼大的降雨,幾乎瞬間就轉化為徑流,黃河肯定有大洪峰。



    更讓人揪心的是,在過去24小時降下了超過200毫米雨水的三門峽地區,16日白天雨並沒有停。



    7月16日下午,降雨區域稍有移動:鄭州的雨減弱,轉為小陣雨,三門峽從特大暴雨轉為暴雨,但是三花區間的幹流區間和伊、洛、沁河中下游,汾河中下游、淮河流域的北汝河、沙河以及漢江的唐白河上游地區下起了暴雨。



    ……



    花園口。



    由於1938年的花園口炸壩,這裡二十年來一直是黃河大堤最薄弱的地方,就像一道很深的初愈傷口,稍不注意就會撕裂。



    在花園口大堤和灘區,20軍59師的三個團在這裡把守,除此之外,還有鄭州和周邊村鎮的各級幹部、民兵、動員起來的群眾、甚至鐵道兵也向這裡增援了幾百人,在花園口大堤搶險的人數達到了14萬。



    59師的500多輛汽車不停地來往運輸防洪搶險物資,除此之外,還有數不清的馬車、架子車、三輪車、獨輪車,如果從空中俯瞰,就像是有三條由人和車構成的線條插進花園口的大堤,在給這道大堤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