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拜師

小糰子搖搖頭,毛茸茸的腦袋在他懷裡拱來拱去,嗡聲嗡氣道:“這衣服暖和著,一點兒都不冷。”

謝拾被他爹抱在懷裡,只感覺搖搖晃晃,尚未驅散的瞌睡蟲不知不覺又回來了。

正長身體的小孩本就覺多,寒風被棉衣與他爹的後背阻擋在外,暖融融的感覺讓謝拾忍不住打了個呵欠,眼皮漸漸黏上。

直到他猛然失重,被他爹從懷裡放下去,尚未清醒的小糰子雙腳軟乎乎踩在地上,又暈暈乎乎轉了半圈,才“pia嘰”坐在地上,他茫然地睜開眼睛:“???”

幼崽無辜又迷茫的眼神與另一雙眼睛對視在一起,他隱約看見了一閃而逝的笑意。

等他伸出小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再定睛看去,卻懷疑方才看到的笑意只是錯覺。

眼前是年近三十的文士,他穿著一件青中泛白、打有補丁的直綴,頭裹方巾,身形高大,雙目銳利有神,鼻直而挺,蓄著“一”字形的髭鬚,臉被風吹得泛白,從頭髮絲到衣角都透著一絲不苟的整齊。

總之,一眼看上去就是不好相與的嚴師。

謝拾尚在迷茫,腦袋瓜子就被敲了一記。

謝林見兒子拜師的第一面就出了烏龍,又呆呆愣愣的,全然沒有往日的機靈,擔心說好的夫子飛了,忙催促道:“這是徐夫子,還愣著幹什麼,還不趕緊拜師?”

想起三叔說過的拜師程序,裹著厚棉衣的謝拾立刻端端正正站直,由徐夫子伸手替他整理衣冠,領著他踏入學堂大門。

先拜孔子像,再拜先生。圓滾滾的小糰子慢悠悠行拜師禮時活像只笨拙的小鴨子。

一邊的謝林連忙殷勤地奉上束脩六禮。

所謂“束脩六禮”,正是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以及十條幹肉。

系統隨時隨地都想著向謝拾的小腦瓜灌輸知識,收割每一絲能量。它勤勤懇懇科普起來,也不管謝拾有沒有聽懂:

[芹菜即業精於勤,蓮子即苦心教育,紅豆寓意鴻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早高中,桂圓意指功德圓滿,都是為了取個好彩頭。]

[至於乾肉?十條幹肉即束脯,《左傳》有載,春秋時,晉大夫趙盾獵於首山,見桑蔭下有人餓得奄奄一息,賜之肉脯,後者接過肉脯卻沒有吃,而是說要帶回家留給老母,趙盾於是又賜他兩束肉脯。後來,此人成了晉靈公身邊的甲士,晉靈公欲殺趙盾之際,甲士為報恩而倒戈,護趙盾逃出生天。]

[從此,“束脯”就成了施恩得報的典實。古時,拜師禮只有束脯而已,隨著時間推移,才逐漸發展成為“六禮”。]

徐夫子收下束脩六禮,微微頜首。

然後是拜師的最後一步:淨手。

謝拾把手伸進旁邊的小盆裡洗洗搓搓擦乾淨,便乖乖抬起頭,眼巴巴看向徐夫子。

“……”

神情嚴肅的徐夫子微微一頓,方才執起硃筆,筆尖在謝拾的眉心正中輕輕一點。

——“痣”為“智”,“點痣”即“開智”。

一枚圓圓的硃砂痣出現在小糰子眉心處,他忍不住低頭望了望水盆裡的倒影,發現正正好沒點歪,頓時放鬆地彎起了眉眼。

至此,拜師禮成,師生名分已定。謝林一步三回頭地離開,約好下學時再來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