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三十七章 才高九鬥


                 等林正業消化了李凌峰剛才所說的關於排除隱患的話,不由得對著李凌峰拱手佩服道:“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小友之慮遠,吾實不足矣!”

  “小子不才,林老闆謬讚了。”李凌峰謙虛回了一禮。

  林老闆真是太喜歡夸人了,把他誇得都不好意思了。

  而且林老闆的年紀都能做自己的長輩了,還向他行拱手禮,他李凌峰何德何能心安理得的受其這一禮?

  李凌峰的謙遜林老闆看在眼中。

  見到他如此進退得宜,不由得對眼前的小小少年更為滿意了。

  對林正業來說,心中早已經把李凌峰當作了自己的“忘年之交”。

  高山流水遇知音,實在是人生快事!

  李凌峰等著林正業取來了筆墨,將自己方才所提的問題都一一記錄下來後,這才開始今天的重頭戲。

  那就是如何解決林正業之前與自己提的“賣多”問題。

  他相信,林老闆肯定更感興趣。

  “小友對此事莫非亦有想法?”林正業疑惑道。

  自然,他確實有些點子。

  李凌峰點點頭,深吸一口氣,在林老闆關切的目光下終於開口:“小子確實有些想法。”

  “林老闆先前與在下商議,提出了話本生意的兩個大致方向,一個是如何擴大範圍,另一個則是如何擴大銷量,是否?”

  林正業點點頭,他確實擬定了這兩個可行的大方向,要想將生意做大,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問題:“的確如此。”

  李凌峰笑了笑:“小子因為聽了林老闆的打算,心中確實有了些許不成熟的建議,還望林老闆指正。”

  說完他拱手一禮,復又說道:“林老闆之前也說了,不想將話本的銷處侷限於富貴官府之家的後宅。”

  “林老闆想的確實不錯。大夏朝以農為本,夏朝人多為平民百姓,有錢有勢之人實在少數,要想話本普及,自然不能忽視群眾基礎。”

  “這……”林正業摸摸頭,好奇道:“何為群眾基礎啊?”

  李凌峰勾了勾唇角,憨笑著解釋道:“自然就是‘民意’。”

  原來如此。

  確實,士農工商,農佔八成。

  如果將話本生意普及到平頭百姓,那所得的利將是他林正業幾輩子想都不敢想的數目!

  但李凌峰說的這些他不是沒有想過。

  正是因為想到了,才發愁。

  大夏百姓是多,社會地位僅次於入仕之人,可是卻有無法忽視的兩大弊病。

  第一是窮。

  大夏朝貧富差距太大了,百姓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春耕秋收,還要服徭役,交賦稅,服兵役,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花在消遣娛樂的話本之上。

  其次便是目不識丁。

  這也是最大的問題。就算稍微富足的平民能看得起話本,可是他們卻不識字啊!

  培養一個讀書人成才,從古到今都是一筆大投入,而且回報率跟付出培養不能成正比。

  不是所有人讀了書就一定能得到收穫的。

  在現代,國家還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這種劃時代的民生教育大計,多少人進了學校,可是能讀到大學,讀上好大學的人在龐大基數下,也不過是那麼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