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263章 反其道而行之

  到時候屍橫遍野,上面要找人平民憤,他們首當其衝要掉腦袋。

  李凌峰開口問道,“不知幾位大人有什麼想法?”

  幾人面面相覷,半晌,吳道醒遲疑道,“這……這麼多的糧食,定然全不能指望一種法子,鄰洲雖然往年的庫存不多,但今年種的都是糧食,百姓吃喝不是問題,徵稅徵上來的新糧也不是比小數目……”

  李凌峰點了點頭。

  夏玉聞言開口道,“實在不行,本官親自出面去鄰洲借糧,本官就不信了,閩洲總督錢楷當真要眼睜睜看著我浙洲百姓餓死!!!”

  “還有米商這邊,要是有米商願意往浙洲多運糧食,浙洲百姓賣蠶絲賺到的錢,也可以買到糧食……”宋榮感慨道。

  李凌峰聞言一怔,隨即有些激動的問道,“你剛說什麼?再說一遍!!!”

  “浙洲百姓賣蠶絲賺到的錢……”

  “不是這一句,前面一句!”

  宋榮一愣,茫然道,“要是有米商願意往浙洲多運糧食?”

  對啊,鄰省借調是一個方法,再加上,若是有商人願意不斷往浙洲運糧,那浙洲的百姓還會差糧嗎???

  李凌峰眼神一亮,他上輩子學的是金融,如何遵循市場規律,利用供需關係解決這次的糧食問題,不就是他所學的知識嗎?

  而且,華夏曆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

  北宋皇祐元年,時任杭州知府的范仲淹,因為嚴重的旱災,導致糧食歉收,饑民流離失所,杭州災情尤為嚴重。米價飛漲,是正常年份的三倍多,按照常理,政府應該出面干預市場,壓制糧價,以便讓災民能夠買到糧食,就像夏玉所下達的指令,“不準漲價,否則以囤貨居奇論處”,但范仲淹卻反其道而行之。

  當時老師講到市場規律時,還講起了這位歷史名人,以及他推行此等舉措後的經濟學知識。

  見李凌峰神色激動,夏玉一愣,聞言開口道,“李大人這是有了好辦法?”

  “沒錯。”

  李凌峰點了點頭,“我們只需要主動提高官糧的價格,讓手底下的人廣而告之,不僅如此,還可以沿江求糧……”

  “荒唐!”李凌峰還沒說完,夏玉就直接打斷了他,“李大人,你可以和你在說什麼,本來浙洲糧儲不夠,那些米商就已經抬高了米價,若是按你所言,官府還要主動提高價格,那我浙洲境內,不用等到冬天,便早已屍橫遍野了!”

  “是啊,李大人,若真如你所說,百姓賣出蠶絲所得的銀兩根本不夠買多少米,到時候,咱們有十個腦袋也不夠掉啊……”宋榮聽了李凌峰的話也是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