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不白當了?

  芭別爾在獵鷹的道路上獲得了榮譽,但她的榮譽過甚,於是部落不得不授予她權力。

  羅摩應該走同樣的道路。

  但在長大的過程之中,他選擇了表現自己在學術方面的天賦。

  這是羅摩自己的選擇。

  當羅摩發現和自己同時長大的一批人全部都是以勇武作為培養目的而接受教育的時候,他就明白了自己應該與眾不同。

  與眾不同的好處是,你能夠很快的在一群人之中得到重視。

  結果也確實如此,他很快得到了部落的重視和培養,在相對漫長的一段成長事件之中,他幫助部落改良了諸多的技術,並且製作了一些有用的小道具。

  比如尋找水草豐沛的綠洲、改良武器的鍛造工藝、更加有效的治療藥物······

  相比較一個兩個戰士,羅摩展露出來的天賦自然更加重要。

  於是順理成章的,他和芭別爾一樣,被接納成為了自己人。

  學者要比戰士更加重要一些,因為塔尼特並不是弱小的部落,它有很多相對出色的戰士。

  但他們沒有一個能夠改良這些技術的學者。

  所以羅摩立刻脫離了奴隸的身份,成為了一名部落的沙漠民。

  改良的技術自然也給羅摩帶來了足夠的榮譽和名聲,這份名聲在大多數的時候都很好用。

  比如阿薩里格,比如長老們也不得不和顏悅色地對待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人。

  但戰爭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會在戰爭方面信任一個以製作鍊金製品或者藥品聞名的十六歲少年麼?

  相信他能夠帶領部落走向勝利,帶領部落掠奪更多的資源和土地?

  長老們是不相信的。

  主持戰爭的要麼是一個英勇的將軍,要麼是一個睿智的智者。

  但怎麼說,也不會是一個研究機械學的學者。

  這差的太多了。

  “他遮掩了自己的實力,很早之前就擁有了神之眼,但卻並不願意告訴部落。”

  塔尼特是一支信仰花神的母系氏族,【九長老】共享部落的最高權力。

  某一位長老聲色俱厲,完全不在乎羅摩就在他的面前。

  “這是對部落的不忠誠。”

  他提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