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老子是孔捷 作品

828 主業收糧食,副業打鬼子!


                 日軍為了鯨吞中華。

  再加抗戰爆發之後,日軍在淞滬、南京等地遭到了正面戰場上國軍部隊的頑強抵抗。

  由北至南,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徹底破產。

  隨著中日雙方戰線被不斷的拉長,日本國內物資逐漸出現匱乏,再加上後勤供應越發困難,鬼子逐漸被拖疲憊,不得不採取以戰養戰的持久打法。

  比如在華北區域,日軍攻陷某地之後。

  對於偏遠的一些鄉村,日軍不會選擇長期駐紮的地方,則直接實行武裝掠奪。

  將農民們的物資、糧食全部搶奪一空。

  更有甚者,甚至直接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對偏遠村莊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等暴力行為。

  對於長期駐紮的主要縣城、鄉鎮,鬼子的態度則截然相反。

  主要採取懷柔政策,日軍政府甚至制定了一系列關於土地的施行法,以促使中國百姓幫助日軍種植作物,供應軍糧。

  所以在日軍管控較為穩固的佔領區,在日軍的管理下,也有百姓種植的大量的農田。

  當然。

  這些農田裡的作物全部收穫之後,所得到的糧食基本上是歸日軍所有。

  鬼子對於佔領區內中國百姓的苛捐雜稅,完全可以視作一種變相的勞動力壓榨和物資掠奪。

  在相當多的佔領區,日軍為了在短時間內快速構建農業團體與農業環境。

  以穩固佔領區在長時間內的相對穩定。

  甚至提供相對寬容的土地政策。

  也拿出了對於農民們來說,誘惑力十足的條件:

  比如其中一條,貸款給每戶農民30元,用於購種之類的花銷,三年之內貸款還清之後,土地完全歸農民所有。

  因此,不少為了吃飽飯的農民紛紛響應了政策。

  但在政策實際推行時,情況卻並非如此。

  由於日偽政權根本無意投入資金和物資,所謂貸款政策基本上是乾打雷不下雨。

  到頭來,先忽悠著民眾開墾了荒地,卻不願給民眾絲毫的貸款幫助和物資扶持。

  而在日軍洗掠下的農民們,本就一貧如洗,開闢出來的荒地根本無力、無資金改良。

  甚至就連莊稼苗,菜種子之類,農民也無力購買。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不但已有荒地無法改良,甚至大量農田、耕地,也因為戰爭的緣故,逐漸成為撂荒地。

  如此種出的莊稼越來越少,各地民眾負擔愈發嚴重,百姓苦不堪言。

  日軍也得不到預計的糧食和物資,繼而想出各種方式,通過不斷掠奪佔領區,以維持戰爭的繼續。

  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鬼子的自制貨幣政策。

  啥意思?

  日軍佔領區內,鬼子打造了控制貨幣。

  自己發行製作,僅限於佔領區的貨幣,並制訂對應的貨幣規則,強迫百姓們流通使用。

  日軍政府可以隨意印鑄,拿本沒有實際價值的所謂日票,來空手套白狼,“掠奪”百姓們手中的物資。

  而且鬼子這麼做,根本就不怕貨幣體系崩盤。

  更不用擔心影響到日本國內的貨幣體系。

  因為小鬼子用的壓根兒不是同一種貨幣。

  大不了就崩盤了重來唄!

  這也是為什麼,拿眼前一支隊周邊的敵佔區來說,邊區票的信用度在民眾們的心裡,那可比日票靠譜太多了。

  通過這一系列手段,日軍其實就是變相的將佔領區變成了不斷為其侵略提供戰爭能源的殖民地。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軍必將自食惡果。

  佔領區內,能夠為日軍部隊提供的物資供應不斷銳減。

  再加上近年旱情嚴重,鬼子駐山西第一軍的後勤供應越發短缺。

  因為在得知一支隊大量開墾農田,且種植了大量的農作物之後,鬼子第一軍當即將注意力轉移了過來。

  太原城。

  日軍駐山西第一軍司令部。

  緊盯著八路軍根據地農田的老鬼子司令官筱冢義男正在詢問情況:

  “各部所盯區域,八路發動軍民所種植的農作物,目前是否已經快要成熟?”

  悉知情況的鬼子參謀長北川,就著地圖回道:“將軍,據我方情報探查,近期,這裡,這裡,八路大量開墾荒地種植的穀子,玉米,高粱等作物,都已經到了可以收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