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的九命病貓 作品

第488章 489:油底肉

 楊春燕回到灶房,把周母預留下來炸油底肉的上好五花肉、還有坐墩肉洗乾淨後焯水,撈筲箕裡面濾幹水分。

 趙慧芳和張秀香把肉皮用火燎一遍,燒的焦黃後刮洗乾淨,切成七八兩一塊,用鹽、白酒、藤椒面拌均勻,醃漬到明下午就能炸制了。

 相傳油底肉是諸葛亮親率西路大軍征討時,因為大軍經千里跋涉,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困難,加上氣候炎熱,肉類送抵前線早已腐爛變質而不能食用。

 諸葛亮為解決士兵的營養補已問題,結合當地風土氣候,將豬肉秘料醃製,炸除水份油脂,裝入壇內、用油封、窖藏。

 西南本地還有個傳說,油底肉是遠古時候居住在“笮都夷”的笮人,為在炎熱的夏季,防止豬肉腐爛變質而研製的一種對肉食品保鮮的儲藏方法,後經諸葛亮發現,宣揚開來。

 炸好了的油底肉窖藏數月或數年也不會變質。這種肉雖不是新鮮豬肉,吃起來卻皮糯肉粑,入口化渣,肥而不膩,香味綿長。

 這年頭炸油底肉都用的豬板油炸制,炸制前將醃製後好的肉塊,去除表面的調料,晾乾表面水份。

 將煉製好綠地豬板油油渣撈出,然後把醃製好的肉放進油鍋裡炸。炸油底肉必須將肉塊裡的水分炸幹、炸透。

 一直炸到肉皮焦黃,肉皮敲得梆梆作響,否則油脂會酸敗起泡,肉塊也會發黴變質。

 最後將炸好了的肉和油全部裝入土壇,油必須將肉全部淹沒,密封后將土壇放於乾燥通風處,放置半個月後方可開壇取用。

 油底肉的做法很多,可蒸可炒,還可以用來燉蘿蔔。炒青紅海椒,大蒜苗,豇豆、四季豆啥都可以,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等妯娌幾個把油底肉碼好調料放入木桶裡,楊春燕妯娌幾個去了堂屋門口。

 四人分工合作,兩人灌腸,兩人用手揉捏灌好了的香腸,將裡面的肉片積壓緊實,使灌好的香腸粗細均勻。

 然後每隔七八寸長分一段,用白棉線紮緊,再用細針將起泡戳破,掛在通風處,晾曬一週後就可以熏製了。

 ……

 周母和周懷安送走了週一丁和徐書記老倆口後,開始掛臘肉熏製。

 周懷安和周懷山原來的房間,周玉梅和羅海麗一人住了一間,周懷榮那間放著十來缸塊菌酒,周懷軍那間就用來掛臘肉和火腿臘豬蹄。

 周父已經在裡面搭了七八根硬頭簧,周懷安踩在梯子上將醃製好的豬肉掛在上面,火腿和臘豬蹄醃製的步驟多,時間也較長,現在還放在大缸裡。

 一條條散發著椒鹽香的兩指厚肥膘的帶骨肋條肉還有坐墩肉,被他一條條掛到了竹竿上。

 周母站在下面看著,臉上的笑容就沒停下來過。

 她以前做夢都想,哪一年才能像以前老人講古裡面說的一樣,也像地主富戶家,每逢過年,家裡的樑上就掛著一條條熏製的蠟黃大肥臘肉。

 “老么,你大哥他們的拿回家燻,你家後院沒空房子,就放我這燻好了再送過去。”

 “要得!”周懷安掛好最後一條臘肉,跳下木梯笑嘻嘻的看著頭頂的臘肉,“看著就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