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明星畫風不對 作品

第422章 《梁祝》再奏,如泣如訴

  她不需要樂譜,不需要指揮,只需要將心中的情感通過琴聲宣洩出來。

  在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融入骨髓的演奏節奏下,這段小提琴獨奏,彷彿已經和她融為一體。

  在她的腦海裡,彷彿浮現出了兩個人同窗讀書的歡樂時光。

  那本應該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同窗故事,但她卻看到了一個人的臉。

  只不過,在這一段華彩樂段裡,卻有一絲絲遺憾。

  這一絲隱藏在琴聲裡的遺憾,十分難察覺。

  現場上千學生,沒有誰能夠聽出來。

  不過,臺上的幾位博導,別特是倪月生、何兆林,都聽出了這段小提琴獨奏的特殊之處。

  明明是講述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書院同窗讀書的歡樂樂章。

  曲調裡,卻藏著一縷遺憾。

  如果只論《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背景故事,這一段樂章,表達的應該是歡樂的讀書時光,不應該有這一絲遺憾。

  然而,人的演奏,和Cd音頻,和電腦合成音頻的區別是什麼?

  那就是人的演奏,有情緒的表達,在細微處,有不一樣的變化。

  這才是藝術的真諦。

  音樂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永遠在變。

  一成不變的演奏,那和一臺機器有什麼區別。

  對小提琴演奏家來說,情緒的表達才是技巧之上所追求的東西。

  一千個人對《梁祝》,有一千種不同的理解。

  藝術的真諦,就是用演奏去感染人。

  而陸湘兒的演奏裡,透出了不一樣的情愫,讓臺上的幾位波動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

  只不過,幾位博導聽不出這一絲遺憾,到底是因為什麼。

  陸湘兒之所以表達出了這一縷帶著遺憾的情愫,其實是心裡對梁山伯和祝英臺,產生了一絲羨慕。

  梁山伯和祝英臺曾經同窗一起讀書。

  她和方醒也曾經在同一所學校,卻沒有一起上課的經歷。

  她那一份少女心,忽然覺得缺少了一點什麼。

  那一刻,她心中在想,要是能夠早點認識該多好。

  那樣,或許就能像曲子裡講述的故事一樣,一起上課,一起佔位子,一起談笑,一起抱著課本,走過學校的草坪。

  只可惜沒有在早的時候認識你……

  小提琴的獨奏結束之後,方醒的鋼琴聲響起,彷彿是在回應小提琴的傾訴。

  方醒聽懂了陸湘兒琴聲中的那一絲遺憾。

  仔細說起來,方醒又何嘗不是這麼想的?

  不過,能夠遇見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

  能夠牽著手一直走下去,或許真的要前世修行千年才能攢下這份情緣。

  前世的時候,方醒也曾有一份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戀情,但最終還是敗在了現實裡。

  或許是愛得不夠深,又或許是有緣無分。

  方醒的鋼琴聲,在回應小提琴的傾訴,但沒有去訴說這份遺憾,而是用琴聲去告訴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陸湘兒聽懂了這份回應,遺憾的情緒收了起來,換上了靈動跳脫的曲調,和方醒的鋼琴聲相呼應。

  這一段曲子裡,沒有長笛的樂段。

  所以長笛博導倪月生,放下的長笛,認真的聆聽著音樂。

  他聽到了小提琴和鋼琴的對答,彷彿是兩個有情人在月下立的誓言。

  剛開始的時候,女子情緒有幾分低落,男子的溫聲軟語很快就讓她開心起來。

  倪月生不由得緩緩搖頭讚歎。

  分明是參演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卻彷彿親眼看到了一對相互傾慕的有情人,在相互訴說情意。

  這是怎樣一種感受?

  倪月生心中大為讚歎,這不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嗎?

  甚至是很多演奏家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境界。

  或許,這兩個人的技巧,不是最好的,但表達的情感已經到了極致。

  更何況,說他們的演奏技巧不是最好的,那是和屈指可數的那幾位演奏家相比,事實上他們的技巧也早已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