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那些年 作品

第471章 菜商上門進貨


                 “不管什麼時候收回成本,門面總該要吧?我們現在連一輛貨車都沒有,菜拉過去之後,賣不完怎麼弄回來?臨時攤位的位置不好,轉到那裡去買菜的顧客都是衝著便宜去的。”

  楊俊氣不打一處來,覺得這群頑固的傢伙活該窮一輩子。捨不得投入,又怎麼能有收穫呢?

  當初是自己找楊銘借錢開墾出來的那片荒地,平整好了之後又免費租給他們三年。後來要打機井,讓他們出錢,他們也不出,說什麼他們也不知道以後還承不承包,這個錢應該公家出。

  楊俊也沒跟他們計較,又把從楊銘那裡借來的錢拿出六萬多塊來,打了五口機井,然後又搭建了一個守夜的棚子,還在路邊蓋了一個蔬菜基地的牌子。

  “你先是讓我們花錢蓋大棚,大棚蓋好了我們買種子、農藥、肥料又花了不少錢。現在好不容易到了收貨的季節,這才收回來幾百塊錢,你又讓我們掏錢租門面,我們只是農民,不是商人,經不起這樣折騰。”一位大棚種植戶說道。

  “就是,當初我們怕種出來的蔬菜不好賣,是你拍著胸脯說幫我們賣的,現在你一下子讓我們租兩個門面,我們哪有那麼多錢呀?”

  出來說話的人一個接一個,彷彿都有道理,好在楊俊已經習慣了。

  兩個門面,一個月也只要一萬一千五百塊錢,他們一共有二十多戶,分攤下來一個月每戶也只要出五百多塊錢就可以了。可是,這群人就是捨不得花這個錢。

  按照農技師的說法,一畝大棚一年能有四萬的收入,利潤應該在兩萬多塊錢的,分攤到月份,冬季每個月應該在三千左右。讓他們每個月再拿五百多塊錢出來,換成誰也不太願意,這個楊俊心裡有數。

  但這一切都是因為規模太小和剛起步的原因,如果規模再大一點,外地的菜商就會過來大棚收購,到時候就一切都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