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那些年 作品

第471章 菜商上門進貨

  “今天我去荊州的農貿批發市場已經交了三百塊訂金了,如果你們不租,那就當我這錢白花了。那我們現在暫時不談這個,我們談一下賣菜的事……”楊俊說道。

  “你帶著他們繼續賣,你又會算賬,這件事我們很放心。”大棚種植戶楊鐵山說道。

  楊俊的人品大家都有目共睹,這一點在楊家壪是有口皆碑的。

  “鐵山伯,話不能這麼說,村委會這麼多事,而且我也經常要去鎮上開會,不可能天天去給你們賣菜的,以後得你們輪流去賣菜,分賬的方法我也可以教給你們。”楊俊說道。

  “怎麼輪流?”

  “我們一共有二十二戶,每天用兩個人去賣菜,我給你們排一張表格,按照表格來就可以了。”

  “那農忙的時候,我們哪裡有時間去賣菜?”

  大棚種植戶不光種植大棚,他們的田也在種,農忙的時候確實是抽不開身。

  想到這裡,楊俊又說道:“你們就先這樣去賣著,農忙的時候我們可以只派一個人去,然後再請一個人去賣就行了。”

  就這樣,賣菜的事情安排妥當了。

  第二天,楊俊本來是不想去賣菜的,想來想去,還是又去了一趟沙市的農貿批發市場。

  他一個一個門面挨個宣傳,也給開著三輪車去進貨的菜販子宣傳了一遍,讓他們自己去楊家壪大棚進貨,價格要比在這裡拿貨要便宜許多。

  具體便宜多少還得看量,簡單來說看是販子還是菜商。販子一天進一百斤菜,每斤便宜一個三五毛錢,他開個三輪摩托去,可以省下三五十塊。而菜商可能要進一千斤菜,他們要開小卡車去,利潤小了他們不會去。

  楊俊宣傳了一上午,還是有點擔心那些菜商和販子不去楊家壪,他便去找人用紅紙寫了個條幅。

  “岑河楊家壪大棚蔬菜基地,歡迎菜商調菜。呃,楊俊,你搞這個有什麼用啊?”賣菜的婦女將條幅展開,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