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山梧桐 作品

第三十五章 國畫的意境

第三十五章國畫的意境

二十分鐘很快過去,大禮堂的人非但沒有減少,又增加了許多。

“浩哥,你們建築系咋來這麼多人?不是說和你們沒關係嗎?”

“老貓回去把吳老師好頓誇,非得拉著我們來,說是吳老師講了很多建築構造美學!”

“的確講了很多,來的都覺得值,你們估計來晚了,上節課講了一節西方繪畫藝術和技巧,這節課吳老師估計得講中國畫了,沒看見中國書畫院的老師同學們,看著其他院系都在運氣,挺好的大課讓咱們變成全院課……”

吳桐回來,沒說別的,繼續講道:“上節課我之所以說了如此多的西方繪畫,我就是想讓同學們感受一下,西方畫有太多的方式方法,幫助你提高繪畫能力,你的能力提高了,美學藝術也跟著提高了,可是國畫教的只能是畫法用墨,可是什麼是意境呢?無法傳授,有天賦的畫著畫著,突然頓悟,妥了,這個成了,國畫入門了,對不對?”

臺下老師都在點頭贊同,國畫就是悟性,有如佛法。悟了,成了,沒悟,這輩子也不行。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尋仙悟道,仙在哪裡?道在何處?

中國畫的落敗就在虛無縹緲,無法傳授。我先聲明,高端的畫作,意境的表現,是畫的靈魂,需要一點一點的體會,琢磨,參悟的,這個無需贅述,等你到了能夠開始琢磨意在畫先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一名出色的中國畫家了!

我想說初入國畫該怎麼去抓住畫的意呢?什麼是意呢?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意就是美,就是真,就是善。

是不是和西畫沒有區別,那就對了,藝術都是相通的,絕不虛假。

古代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蓋藝術之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應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後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文以載道,樂聲動人,畫意達心,一個人的人品不行是寫不出安邦定國,感動世人的優美篇章,人品不行,畫不出打動人心的真善美,做不出動聽的音樂,古代都是要學藝,先做人,人品更是排在藝術的第一位置,作畫要有學問……”

吳桐從辯證思維,古今例子闡述藝術的根本就是人自身的體現,“一個心理沒有陽光的人,他能夠畫出美麗的太陽嗎?所謂的意境就是真善美的人格再現……”

吳桐不斷拿出一幅幅畫作,把真是怎麼體現的,善良的意境,美的意境不斷具體講解,究竟意境是什麼?初學者怎麼才能藝達所思……

臺下陷入深思的,靈光閃現眼睛發光的,頓悟的,迷茫的,撓頭的,揪衣服的,用手不斷筆畫的,拿筆勾勒的,刷刷寫字的……

臺下老師神采奕奕,眼睛不斷冒光的,感覺自己多年沒有想通的地方,全想通了,自己的瓶頸都沒有了!醍醐灌頂,醍醐灌頂啊!

沒有師生出去過,連領導都聽的津津有味,彷彿時間能夠慢一點就好了!

又一個多小時,吳桐看著又有幾個快憋爆炸的,趕緊再次下課,休息二十分鐘。

周老做著筆記,不斷感嘆,人不服高人有罪啊!這份從容氣度,儒雅博學,滿腹詩書……

同學們飛快的趕往教室坐好,課間,又來了好多別的系學生和老師。

吳桐繼續上課:“說到人品,這個我只能送你們幾句話,這個說一年說不完,這個也不是說的,是需要堅持做的,人應該做一個什麼樣人呢?那麼就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熱烈掌聲。

“學問這個也是需要你們不斷看書積累,當你腹有才學之時,靈氣自顯。才情這個一大半天賦,一小半積累。有思想那就是你得有自己的主觀,人云亦云,聽風就是雨,那就失去靈魂,你必須有過深入思考之後,再去行,再去做,再去說……”

“最後我來說說美,古詩詞是美,音樂是美,畫畫是美,那麼,怎麼個美呢?現在,我彈一首曲子,誰能說出美在哪裡?作者的情感表達是什麼?意境在哪?說的好的我贈送一副書法給他。聽好了。”

吳桐讓助教搬過來一套桌椅,把一架古箏放上去,開始彈奏《漁舟唱晚》。

箏聲漸起,迴盪禮堂,恬靜夕陽,歸航,漁歌迴盪……

吳桐把古箏運用到一種縹緲靈動,化為幾身的地步。

宛若仙音,瀰漫鴉雀無聲的會堂,每個人都是學藝術的出身,感受更加強烈,甚至都不敢大聲出氣,害怕打破這份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