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劍客 作品

第 355 章 一動不如一靜


                 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吃技術積累的紅利,所以他們很多時候,只需要付出很少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很高的報酬。

  而華國則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從改革開放開始,才正式拉開了工業化的序幕。所以華國只能從最底層的工種做起,依靠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和華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才在國際競爭中,不斷贏得了產業升級的機會。

  這些年很多外國人對於華國人如此拼命奮鬥,很是不理解。可是發展的機會本就是逆流而上,與天爭命,華國人民不拼命,就不會創造這偉大的成就。

  比如eppendorf公司,是一家從1990年才成立的醫療器械公司,他們憑藉德國人的工匠精神,把醫用移液器、自動移液系統、分液器、離心機、混勻器和光度計等各種先進的藥物實驗和醫療檢測設備做到了極致。

  僅有幾億美元的營收,卻被全世界醫療檢測行業公認為是頂級的醫療設備公司,擁有世界十大創新品牌,世界十大醫療品牌等頂級榮譽。這家公司其實一共也只有100多名員工,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研發人員和技術人員。

  eppendorf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但是他們卻就是不願擴大生產,因為他們要保證利潤率。一旦擴大生產規模,產品單價就必然下跌,利潤率就必然下降。既然我生產極少的東西,就可以保證我公司的利潤,那我幹嘛去生產更多的產品呢?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等歐美國家擁有大量中小企業的原因,這些中小企業和eppendorf公司一樣,都擁有很多獨門絕活,生產的東西也確實極其先進。但是他們卻沒有做大做強的野心,也沒有做大做強的必要。

  對於他們來說,保證利潤率才是冠軍,憑藉著技術優勢,他們才可以只需要極少的工作量,就可以獲得非常高昂的工資,養活一大家子人口。

  但是華國崛起後,這一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華國的企業家,絕大多數都有一顆胸懷天地的野心,那種滿足於小國寡民,不思進取的企業家,哪怕他們的技術再先進,也都會死在萌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