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952章 下葬的太后,親政的官家

    但有一點葉安可以肯定,趙元儼不怕作死,因為趙禎對他無可奈何,即便是知道了他在幕後操縱這一切,趙禎也無法對自己這個親叔叔下死手,除非他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名聲。

    以孝治天下的大宋天家對宗室向來是友好的,雖然給予他們的權柄不多,但卻極為優待,不光給錢,還給了大量的特權和名號。

    趙禎登基即位後便拜其為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鎮安、忠武,封定王,賜贊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

    天聖七年,封鎮王,又賜劍履上殿,而眼下趙禎親政在即,必須做出優待宗室的姿態來,這是皇家的體面,總不能你一人有好事,全族人眼巴巴的看著吧?

    葉安一身斬衰之服下了牛車,而四周的官員無論品秩高低,差遣權重,都和他一樣皆服斬衰,今日太后入陵,百官需在皇儀殿中身著斬衰之服扶棺相送。

    七日停靈已經結束了,百官們也從趙禎親政的喜悅中逐漸平靜下來,國事不可一日而廢,該進行的事終究要做完,東京城內外的百姓可都看著嘞!

    陳琳也罕見的出現在了殿中,跟在他身後的是一群皇城司的宦官,說到底他們也是天家的家僕,眼下有了官身更要前來送行。

    劉娥雖說是一代權後,但她卻多少為大宋的安定繁榮做出過攻陷,無論朝臣再怎麼不喜歡,再怎麼汙衊,劉娥在位期間還是做了令天下稱讚和佩服的事。

    於是關於劉娥的祭文就寫得十分為妙,歌功頌德是必須的,畢竟死者為大,但文中的功勞幾乎都集中在了保育趙禎這一點上。

    至於土豆和地瓜的出現被歸咎於祥瑞,天佑大宋,而鎮壓環州之亂被歸咎於趙禎的用人得當,至於涼州府大捷以及收復甘州,文中隻字未提。

    這不光是在降低劉娥的威信,也是避免朝廷沒有獎賞葉安的尷尬,但這些事天下皆知,文臣為了面子也就不顧被人說三道四了。

    畢竟在他們看來百姓們的牢騷過段時間就會消失殆盡,太平盛世的誰不想多賺些錢?

    葉安自己無所謂,倒是陳琳頗為不快,臉色挺難看的,不過誰讓他是宦官呢?在這時候他的態度無足輕重。

    碩大的棺槨緩緩離開地面,由十來個身型壯碩的寬衣天武抬著,而一種文武則是象徵性的跟隨在邊上,就相當於是在扶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