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七十章最難的是自己打倒自己

    但現在對面的是范仲淹,這個曾經說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你可以懷疑他的能力,可以懷疑他的手段,但無需懷疑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種強大的責任感,只要在合適的時候激發出來,那便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范仲淹被葉安說的無地自容,但卻沒有逃避,吳遵路在邊上思慮良久,最終看向了范仲淹。

    這兩人早就認識,或者可以說是至交好友,否則范仲淹也不會千里迢迢的跑到通州來,這裡是江淮的最東面,靠近大海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災情不會太過嚴重。

    吳遵路有能力,有手段,但卻需要一個主心骨,范仲淹便是他的主心骨。

    “想要國朝永不收取雜稅,恐難一蹴而就,眼下可先免除江淮雜稅,再徐徐圖之,畢竟事關國朝公帑,邊軍,公費所用甚巨,朝臣恐難附議……眼下還是當以賑災江淮災民為要!”

    范仲淹說的是實話,但話語中也透露出無奈,他豈能不知大宋的苛捐雜稅太多,太重,但眼下的大宋已經離不開苛捐雜稅。

    葉安不再言語,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宋的商品經濟已經足夠繁榮,只不過稅收政策並不完善,也不公平。

    看向一臉無奈又糾結的范仲淹,葉安轉頭又看了看皺眉苦思的吳遵路,忽然笑道:“二位最少已經認同了苛捐雜稅應當革除,這已是極好,至於如何革除,需要多久,還需好生籌劃,小子只是一時激動,以咱們三人現在的官職,想要做到這些無異於痴人說夢,但只需心中掛記此事,終究有事成的一天,冒然上諫反不能有效,就如當初長生推行茶榷新法一般,最終胎死腹中啊!”

    葉安也被當初改革的失敗所打擊,冒然推行改革的下場他也領教過,自己被人橫加指責都是小事,改革失敗迎來的反撲卻是害人害己。

    謹慎些並沒有錯,畢竟王安石那種神經質式的改革結果眾所周知,最終倒黴的還是尋常百姓而已。

    大

    宋眼下的環境還算穩定,白蓮社尚且不成氣候,只需早些剿滅,並不會有擴散的風險,但積弊以深,遲早有一天要革除舊制,否則大宋還會走上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