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三章 河西的大環境

“黃河清”的祥瑞之兆在河西傳的沸沸揚揚,而湟州的消息也傳來了,湟水清澈數百里,直至蘭州境內清水河,但到了會州靖遠城後河水再次渾濁起來,一路向被進入黨項。








也就是說黃河水再進入河套之前都是清澈的,進了河套之後便開始渾濁。








這簡直是老天掰開嘴給河西餵飯吃!








此時有好事者發現,黃河支流浩門河居然也是清澈無比的,這是老早之前就有的現象,或者說浩門河就沒渾濁過,可這也是黃河的支流啊!








而浩門河不同於湟水,其發源於祁連山,一路橫跨甘州,涼州,直至湟水……那是不是湟水的清澈就是因為浩門河所致?








於是河西的百姓就開始瘋傳一個消息,河西出了聖人,以至黃大通河清,盪滌湟水,直至蘭州……








黃河清那是河西的黃河清,與其他地方沒有關係,這是毋庸置疑的消息,河西出聖人了!








至於是誰,一開始眾說紛紜,種種猜測不一而足,但漸漸的,人們便把目標放在了葉安身上,葉安傳奇的前半生經歷又被扒了出來。








獻祥瑞,鎮環州,滅白蓮等等諸多功績已經可以成為大宋國之柱石的地步,何況還有攻破八刺沙袞這般的滅國之功?








在百姓樸素的認知中,葉安有這般功勞最後卻回到了河西,而不是在東京城中被提拔為兩府相公當大官,就是因為功高震主,被打壓了唄!








這還真不是秦慕慕所引導的輿論,而是河西百姓自己這麼認為的。








於是在報紙的配合下,所有人都認為是朝廷明珠暗投,不知重用賢才,這才使得葉安放著東京城的高官厚祿不要,繼而選擇掛冠離開,也正因如此才使得黃河清澈,有了這麼一位聖人!








多麼符合悲情英雄的畫面,多麼符合聖賢歸野的浪漫,多麼符合聖人的人設。








在民間討論的漸漸發酵之下,河西的各大報紙開始了瘋狂的連載報道,並且還有各界學者發出的文章,其中討論最多的是論證“黃河清,聖人出”中的聖人指的是葉安。








在河西,就沒有人不擁護葉安的,在一定程度上就連宗教也是如此,道家喜歡他,儒家離不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