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三章 河西的大環境









就連遵從法家的學派都把他比作“法家之孤脈,聖賢之遺風”,至於百工匠人更是差點尊他為墨家“鉅子”。








這些年葉安一直在做的是什麼?就是在為河西百姓謀福利,而正是在這基礎上河西才會變得如此繁榮。








當葉安真正能做到主導一方時他才驚訝的發現,其實商業發展,工業發展與資本擴張並不會給百姓的生活帶來衝擊,相反甚至能增加百姓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條件是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規範,你不能指望資本家大發善心,但你可以用強權讓他變成“樂善好施”之人……








眼下的河西便是如此,資本的所有利益被捆綁在了一起,最大的商號雖然已經不是普惠商號,但“河西商號”卻取而代之,成為整個河西最大的商號當然也是官營商號。








實際上葉安掌握了整個河西最完善的產業鏈,河西的官營工廠,商號,以及涼州快驛組合起來便是所有商號都無法對抗的巨無霸,官營資本。








官營商號和工廠有著大量的競爭對手,但也有著大量的合作伙伴,大家今天為了產量比個高低,明天就可能坐在一起把酒言歡,想著如何合作減輕自己的銷售負擔。








這也是為何葉安堅持開放商業環境的根本原因,河西有很多人覺得應該全部變成官營工廠和商號,但葉安知道在沒有競爭環境之下,這一碗“大鍋飯”會變成什麼模樣。








所以他從一開始便堅決反對走官營壟斷這條路,並且開放自由的商業環境,讓百姓,讓個體,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商賈都能進入河西,如此一來才更能體現河西的包容與競爭力。








可以說現在官營工廠和商號的掌櫃,管事,工人,夥計都是在拼了命的工作和服務以維持官營這塊招牌的持久。








百姓們對官營工廠生產出的商品有著極大的信任,同時也對官營商號的產業極為信任。








因為這種信任本質上就是對葉安的信任,如今又出了個“黃河清,聖人出”的祥瑞之兆來,百姓們理所當然的把葉安看作那位出世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