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三十九章 滅國容易,維穩難

當葉安的車駕抵達靜州城時,河西聯軍已開始包圍興慶府,若是看河西的軍隊就不能再用傳統的觀念來對待,相反應站在更為高遠的角度去觀察。




只可惜,能站在這個高度的人只有葉安和狄青等人了,除此之外還有誰能看得見?




河西軍隊已經完成了改造,這改造不僅僅是武器裝備上的改變,戰術戰略上的改變,也包括了思想上的改變,還有整個軍隊的指揮體系,情報體系,決策體系的改變。




戰爭開始之後,這些體系都會在軍中按照既定的要求進行運轉,就算是狄青也無法一個人控制整個西烈軍,而是他所領導的指揮體系在控制。




參謀官在分析戰局,觀察員將最前線的情報不斷的彙總到將軍行轅,參謀們將這些情報研判進攻方向,而狄青身為將帥卻有著自己的策略,一旦他提出自己的設想後,參謀們便要立刻根據他的想法對進攻方向,用兵方式,分兵幾路,後勤補給等情況進行迅速調整,以達到最佳的配合。




河西的軍隊越來越像是葉安所熟悉的軍隊,完善的軍隊,他之前就看不上大宋的指揮體系,臃腫且獨斷專心,將軍左右戰局的發展這一點太致命了。




就算是他自己這個全軍最高統帥也無法也不能如此,眼下大的戰略方向已經定下,河西軍對興慶府的包圍勢在必行,而外圍的殘餘力量西烈軍與懷遠軍足以絞殺。




在戰場上不一定能看得見,但在輿圖上卻清晰無比的反應出來,葉安看著眼前輿圖上不斷前進的紅色箭頭非常滿意狄青的作戰效率。




整個西夏的外圍已經被掏空,是時候啟用駐守在合羅川的奇兵了。




來自大政府的文書被送到了葉安的手中,翻開第一頁便瞧見斗大的字寫著一句話:“範子淵以示好大宋,張得勝平安歸來。”




只是這一句話便讓葉安徹底放心了大宋的態度,在很多時候進攻西夏並不僅僅是進攻西夏,他還要時刻留意大宋的態度,畢竟在禮法上西夏屬於大宋的附屬國,雖然只是個名號而已,但他很擔心河西進攻西夏的結果被大宋摘桃。




現在看來大宋這邊的態度依舊是綏靖政策,即能不與河西衝突就不與河西衝突,這一點非常好,也附和他對大宋態度的一貫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