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六十五章宋遼與河西

如此一來就算漢人也能進入遼朝的統治階級,可依舊是屬於被打壓的一方,而接受了漢家文化的遼朝其他東西學的不咋樣,倒是把政治鬥爭學的爐火純青。

遼朝真正的官制就是契丹人統治為主,北樞密院掌軍政,南樞密院掌民政,北宰相府與南宰相府皆掌佐理軍國大政,北大王院與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事務,此外,宣徽院與護衛府等亦分北南,而所掌皆北面事務,且皆由契丹貴族擔任。

所以在遼朝,就算你是極有才學和能力的官員,但只要你不是契丹人,那就無法進入遼朝的政治中心。

漢家文人的上升通道就這樣一眼到頭,連他們都過的不好,燕雲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更加不堪。

河西的出現不光加速了大宋的矛盾,同樣也激化了遼朝的南北矛盾,遼朝建國比大宋還要早,這些矛盾是早已被埋下的隱患,只不過隨著宋遼對抗變成宋遼河西三家鼎力,河西的介入使得矛盾更大了而已。

河西的貨物大規模的出現在了遼朝,最受打擊的不是保有農耕與手工業的燕雲漢家,反倒是手工業落後的契丹人和草原部族。

如今草原諸部已經被葉安分化的差不多,無法構成威脅,甚至是河西在補貼他們,燕雲的漢人有自己的手工業,河西的貨物傾銷過去雖然也能賣的很好,但並未達到徹底佔據市場的可能。

並且河西也在刻意的控制燕雲之地的出貨量,使得燕雲漢家得以維持不錯的生活。

唯一受到傷害和損失的只有契丹人,他們佔據了北面的草原,但產出的羊毛,牛皮,牛角,草藥卻被河西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再加工之後又以高於原本的價格銷售,這下繃不住的自然是契丹人。

相較於物產豐富的大宋,遼朝的物資卻要匱乏的多,他們需要保暖的衣料,需要解膩去油的茶葉,需要各種日常百貨,於是乎遼朝與河西之間的貿易逆差相較大宋也好不到哪去。

逐鹿社在燕雲發展的很成功,尤其是在王幫的運營下,燕雲之地的有志文人不斷加入,他們批評弊政,身體力行的為燕雲漢家百姓爭取權益,這本就是儒家文化的發揚,也得到了燕雲百姓的強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