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七十章開雙線

兩人瞪大眼睛的看向陳珙,沒想到膽小如鼠的他卻也有自己的堅持。

王乾佑看了一眼邊上的李肅,低聲道:“我等以州尊馬首是瞻,還請州尊下令!”

陳珙苦笑道:“還能如何?發動邕州城中軍民,死守州城,令司戶參軍孔旦飛報附近各州及下游沿江郡縣,以求援軍!”

這已是最穩妥的方法,兩人只能同意,並且再度加強城防,至於叛軍斷水絕糧的策略他們倒是不擔心。

畢竟這裡是邕州,州城雖然不大,但水井眾多,至於糧食……自從葉安向朝廷獻上土豆和地瓜後,廣南西路各地的州城便都沒缺過糧食。

儂智高沒有再度進攻,反倒是開始訓練起士兵,他的訓練方法簡單粗暴,就是讓士兵之間互相搏鬥,比拼勇武的同時,也能鍛鍊士兵的體能。

河西的軍校生們並沒有再給出任何建議,連軍營都不進了,這反倒是讓黃師宓安心許多,他擔心這些河西的學生得到儂智高的信任,從而威脅到自己在南天國的地位。

事實上河西軍校生們對南天國並沒有興趣,或者說在他們眼中無論南天國還是大宋,亦或是交趾,大理,遼朝都是應該屬於華夏的土地,以後終將一統。

軍校生在青秀山上駐紮,這裡不光能看到戰場全局,還從容進退,唯一的缺點便是難以擺下太多兵馬,否則儂智高也會選擇這裡。

在儂智高圍城其間,軍校生們也收集到了許多有用的消息,比如為何儂智高會起義造大宋的反。

事情遠沒有明面上那麼簡單,而是大宋朝廷太過懦弱,不希望與南面的交趾國發生衝突,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儂智高,沒把他和廣源州,特磨道出賣給交趾國已經算是最後的體面。

宋庭自然不會同意他內附,並且四次拒絕。

第一次,儂智高本以為看在宋初儂氏與宋廷關係的份上求補一個田州刺史還不簡簡單單?

但誰知宋廷沒有答應,於是他又請當一個地位更低的教練使,誰知宋廷仍舊不批准。

第三次,他連官位不求了,只求北宋政府賜給袍笏官服,作為宋官的象徵,證明當初儂氏依附大宋乃是事實,可大宋上下為了利益考慮仍然不應允。